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

在這裡面不生起控制的念頭,跟一切萬法不對立

在這裡面不生起控制的念頭,跟一切萬法不對立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一八二五卷)2007/9/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:12-17-1825
請看大用無方第九段,「主伴嚴麗三昧門」。★請上網看全文★
*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可是佛的方便那個理很深,因方便,你能悟入真實,所以方便的功德很大。也是佛家常講的「借假修真」,這個方便是假,沒有這個假,你沒有辦法悟入真實。世尊這四十九年【一切所說的法,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】,這是大乘教裡佛菩薩常講「佛法因緣生」。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把因緣否定掉,「非因緣,非自然」,那說真的,但是要到相當的程度。因為你已經習慣一切法因緣生,到那個時候你的定慧已經有很好的基礎,那佛用這一句話點醒你,破了你的疑惑,智慧就現前,就大徹大悟,你就悟入真實。
我們要問,什麼樣的境界才能悟入真實?要清淨心。清淨到什麼程度?清淨到沒有念頭、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,這個時候跟佛菩薩肯定起感應道交。有沒有求佛菩薩?沒有求,沒有求跟佛菩薩心心相印。怎麼相印法?佛菩薩的心清淨的,他的心純淨,我的心剛剛得清淨,剛剛得清淨他的純淨就相印,自然就結合,就變成一個。我們舉出這個例子,希望你從這例子裡細心去體會,自然就成,就變成一個。好像兩個水泡,很接近的時候它自然就連在一起,絕不是哪個有意,哪個要附和,不是,法爾如是。
總的理論來說,總的理論原本是一心,這是總的理論,遍法界虛空界一心所現的。心性,佛在經上常用大海做比喻,水泡比喻我們一念不覺,迷了。這一迷,虛空法界。法界有多大?因為自性很大,把自性就變成虛空法界,你要是懂得《華嚴》教義,大小不二。你一念不覺,馬上就有事相,事法這個現相就出現。出現這個相雖然是一個小水泡,但是你在小水泡裡面感覺得你跟遍法界虛空界一樣大,你不會感覺它很小,大小不二。換句話說,自性裡頭沒有大小,如果有大小不是自性;覺性裡頭沒大小,迷了才有大小。大小從哪來的?從分別執著來的。離了分別執著,什麼地方叫大小!
所有一切對立都是分別執著來的,所以對立要是不能放下,愈演愈烈,愈陷愈深,那叫苦不堪言。自性裡頭沒有對立,為什麼沒有對立?空寂哪來的對立!自性寂沒有對立,事法空也沒有對立。對立從哪裡來的?對立是從你的執著來的,你想想看,縱然有分別,沒有執著,不會對立。分別是個妄想,執著也是個妄想,但是,它裡頭產生對立,產生矛盾,產生衝突,所有一切不善都從這裡頭產生出來的,所以造業!造什麼業?造輪迴業。要曉得,執著是輪迴心,執著起作用造輪迴業,輪迴是自己造的,本來沒有。【自性裡頭沒有輪迴,】,法性、法相裡頭都沒有輪迴,輪迴是無中生有,就是一念不覺演變出來的。佛菩薩幫助我們,我們說幫助,其實這個說法是很不切當,我們不能用世間的思惟去體會,那你全會錯意思了,為什麼?他這個幫助是自然的,沒有條件的。我們人常常想,他為什麼要這麼做,這個念頭一起來,煩惱習氣現行,能不能得到答案?得不到。
科學家對宇宙,去探討、去研究,永遠不能得到真實,真相永遠得不到。為什麼原因?因為他沒有離開思惟,沒有離開分別執著,所以他得不到真相。佛與一些高級宗教他們能夠得到真相,跟科學家用的方法是相反的,他不用思惟,他不用分別,他不用執著,他不用研究,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,忽然放光就照見了。《般若心經》上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五蘊是什麼?五蘊就是此地講的事法,五蘊是色受想行識,色是物質,受想行識是精神,這是心法。
萬事萬物歸納不外乎這兩大類,所以佛家用色心兩個字就全部包括,不是屬於色法,就屬於心法。現在科學也是很難得,它也用二分法,精神、物質,精神就是佛門講的心法,物質是講的色法。在法相宗裡面,物質稱之為相分,精神稱為見分,阿賴耶的見相兩分。見分裡面有受想行識,相分裡面有物質,物質裡頭有色聲香味觸法,這六塵。覺悟的人不叫六塵,叫六境,六種境界,為什麼?他不染污。凡夫為什麼叫六塵?塵是染污,塵是骯髒的東西,染污的東西。這個桌子三天不擦,桌上就有灰,灰塵,你天天把它擦乾淨,所以塵是染污的意思。色能染污你的眼,讓你的眼看錯;音聲能染污你的耳,你耳也聽錯了。這六樣東西把我們的六根根性染污,迷了,迷失了;覺悟的人不受染污,就叫六境,六種境界。
《楞嚴經》上說得更妙,《楞嚴經》講到性,色性,見性見色性,聞性聞聲性,這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,一回事情。也就是說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六根起的作用,眼不叫眼識,眼叫見性;對象,對象是外面見的色,色不叫色塵,叫色性,見性見色性;耳,聞性聞聲性。性是什麼?性是空寂;換句話說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皆無自性。無性之性是自己的本性,是自己的真性,真性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,不是根,也不是塵,也不是識,所以叫它做空。
空不是無,決定不要當作空是什麼都沒有了叫空,什麼都沒有叫空,古人講三歲小孩都懂。佛法講空,空而不空,是即有之空。它能變現,它能變現出物質,物質又變現成萬有,整個虛空、法界、精神、物質都是它變現的,所以它不是無。雖變現怎麼樣?雖變現,它又不是真有,幻有。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真空妙有,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」。佛菩薩談這樁事情,談空不斷,不是斷滅的,空是活的,不是斷滅的,這是即有之空。有就是萬有萬法,空是它的體性,它的根源,從這裡生的。那有,有不是常有,不是常住。不常住有短住吧?短到什麼程度你不知道,短到億萬分之一秒,這真不可思議。不是說短住能住幾天,像人活在世間能住個幾十年,還有人可以活一百歲,那你是看錯了。它不住,根本就不住,它一個一個相就是生滅相,一個接一個又接一個,這我們不懂得,根本就不存在。我們看現相就是看相似相續,以為它真實,以為它真的是存在,不了解事實真相,在這裡面生起貪瞋痴慢,在這裡面生起控制的念頭,生起對立、生起控制、生起佔有,這叫罪業。
什麼都沒有,你怎麼會起這種念頭?現在明白這個念頭是因為誤會,對於事相起了誤會,以為事相真有。佛家常講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因果為什麼不空?你起了不善的因,接著它就變現不善的果報,這叫不空。所謂是善有善果、惡有惡報,這是講六道,善因三善道受報,惡業三惡道受報,這因果不空。但是你要曉得,三善道、三惡道都是空的,永嘉《證道歌》上講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這六道是什麼?六道是夢中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你一覺醒過來之後夢境沒有了,夢境是空的。六道是夢境,真的是夢境,一點都不假,幾個人能夠覺察到?覺察到之後這叫看破。所以學經教有好處,善根厚的人、煩惱習氣薄的人見效就很快,他一聽佛說的很對,他不懷疑就接受。接受之後效果是什麼?自然就不造業。
那我講不造業,我講得很簡單,諸位從這個細心去體會,第一個不再跟人對立,跟人、跟事、【跟一切萬法不對立】。第二個沒有佔有的念頭,不取了,沒有佔有的念頭,沒有控制的念頭。全是假的,全是空的,你能控制得了嗎?如果說真的要控制,你不要控制別人,不要控制外面,首先控制自己年年十八,永遠不老、永遠不變,你能不能控制到?你控制外面有什麼用?你看看你有沒有能力控制?沒有。為什麼沒有?剎那生滅,你怎麼控制法!好像我們看電影畫面,電影銀幕上我要控制它,叫它永遠不動,行,放映機上停止,就放這一張,就控制了,它就不動了,這機器操作的容易控制。可是自性的法爾如是,你沒有辦法控制,諸佛如來能不能控制?不能控制。諸佛如來他徹底明瞭事實真相,他根本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無明破了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,不起心、不動念。
菩薩雖然起心動念,決定沒有分別、沒執著;阿羅漢還有分別,決定沒有執著。沒有執著才叫正覺,沒有分別叫正等正覺,不起心、不動念叫無上正等正覺。佛法教我們你要證得這個事實,你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在佛法裡稱之為佛陀,究竟佛果。那我們要問,真的能證得嗎?真的能證得,你就決定不能證得。為什麼?你還有個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個妄想,這是分別,這還是執著,你怎麼能證得?所以說經,佛會說說而無說,說這麼多千經萬論,佛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。沒有起心動念怎麼說出來的?感,自然感應現的。就像江本的水實驗一樣,我們凡人有心,凡夫有心,有很多念頭,喜歡的、討厭的念頭,它的反應是自然的。我們起心動念好比說問它,向它請教,它的反應是答覆,我們是有心,是有妄想分別執著,它的回答沒有。
你就曉得諸佛菩薩,乃至於阿羅漢應化在世間,跟眾生說法他沒有起心動念,阿羅漢雖然說,阿羅漢沒有執著,他講的才叫正法。邪正是從這裡分,只要有執著就不正,講《華嚴經》也不正,他執著還有。佛沒有執著,你用執著的心,你怎麼能把佛的意思說出來?所以開經偈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這談何容易!那我們今天學佛的人到底怎麼學法,從哪裡學?學不執著。我們的習氣太深,決定放不下,無論在什麼時候、什麼處所,念頭一動肯定分別執著連帶起來,你怎麼能不執著?那我們很想學,佛有善巧方便,這個善巧方便就教你持戒,持戒就是破執著,修定就是教你破分別,慧開了,起心動念就沒有了,戒定慧三無漏學。
今天我們持戒做不到,最基本的戒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在佛法裡還不算戒,算什麼?善法。經上講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小乘經上講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那個善最低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。一直提升到沙彌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菩薩戒是上品善,上善,聲聞、緣覺中善,十善業道下善。有這個善根、善行才是善男子善女人,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。今天我們連十善業不能修,問題在哪裡?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,從小沒有人教過,所以這麼簡單東西我們做不到。這個做不到,無論學什麼樣的經教、法門,說老實話,不但你不能入,你連解都解錯。這個東西不是教的,再好的老師教,你會把他的意思錯解了。所以真正好老師教你,怎麼教法?不教,那是真的教你。怎麼說不教?初學的時候只教你守規矩,只教你依照戒律去做,老實去做。戒律能持就是個老實人,老實人他才好教,才開始教你,【不老實不教你】。就跟現在的教學一樣,但是現在已經沒有老師了,真正好老師他教學生要怎樣教法?學生心浮氣躁,絕不教你;幾時你真正做到心平氣和,誠敬、好學的心生起來,他就教你,他講的話會起作用。否則的話,他講得很辛苦,你聽的是耳邊風,叫白講了,你不能接受。所以老師他的教學也有原則,誠敬、好學這是能教,你不教,對不起人;心浮氣躁不能教,你天天教他,那叫講廢話,你白辛苦了。所以,教學就是佛家講的善巧方便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我們應當如何學習?學習就是我們常講的先把四個根紮好。四個根紮好之後,你的心態誠敬、好學這四個字就浮起來。沒有這四個根,很想誠敬、很想好學,就起不來,不能夠現前,原因在哪裡?業障把你障住。章嘉大師從前教我,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」,有時候求不應,不應就是有業障,那怎麼辦?業障懺除,感應就現前。要讓我展開經卷我能看得懂,聽經我能聽得明白,那就得消除業障。業障淺深,對於你接受教誨決定成正比例,業障愈輕的人,他所領悟的愈深愈廣;業障稍微厚一點的人,他能領悟的淺。這是說什麼?這是說業障在一定的程度起作用,他能接受。那業障太重的人沒有法子接受,沒有法子接受也能聽,不是不能聽。所以佛的教學,我們在經上看到有當機者,當機者就是他能接受。那不是當機者裡頭,有很多不能接受的,不能接受就旁聽,【旁聽慢慢薰習,旁聽久了就變成正科生】
旁聽重要,不能中斷,中斷怎麼?中斷習氣又現行,就是業障永遠不能降溫。常常聽自然業障就輕,他就能聽懂,長時薰修,用經教來薰修。我們要不用經教來薰修,肯定是世間煩惱習氣薰修,那麻煩就很大。世間煩惱習氣薰修愈修愈嚴重,那就變成什麼?堅固的輪迴心造輪迴業。雖然有善根,必須在惡道的輪迴受盡了苦頭,為什麼?你所造的都要報,都要爆發,報盡了你得人身,你阿賴耶裡面佛法的種子起現行,再遇到善知識慢慢從頭再來,行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我們今天學習,十分的肯定就是從《弟子規》開始,從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。這三樣東西都不長,三樣東西經文要是給它裝訂在一起,薄薄的一個小冊。現在把它印成書籍的話,像我們這邊這個小冊子,大概也就是這麼薄薄的一本,三樣東西印在一起,就這麼薄薄的一本。它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人學習的根本,有這個根本,你學世出世間法才能夠成聖成賢;沒有這個根本,你成不了。***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