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

dog0027他是坐著往生的一 道白光

dog0027他是坐著往生的一 道白光
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人,傳授他《華嚴經》,他就開悟了。給《華嚴經》作註解,找不到清淨環境,這在《合論》前面都有記載,有他的傳記。他發了個大心,路上遇到一隻老虎,他就告訴老虎,我想註《華嚴經》,找不到地方,有沒有好地方你帶我去。老虎就帶著他,帶他去的是個山洞,確實是非常優雅,環境非常好,進去,一窩老虎。他來了,老虎搬家,全部搬出去,這個洞就讓給他。他看這個環境很適合他希求的,他就住進去了,一心解經。到第二天,就看到兩個女孩子給他整理環境,照顧他的生活。他專心在註經上,也知道這兩個人,也不曉得從哪來的,他也從來沒跟她們講話、沒問過她們,反正一切生活都是她們照料,他以為是附近鄰居村莊上的兩個女孩。一直到他這個經寫完,《合論》寫完,寫完之後他想感謝感謝,這兩個女孩子照顧這麼長的時間。就發現這兩個人沒有了,他就到附近村莊去打聽,附近村莊說沒有這個人,長得什麼相貌,沒有這個人。這是感應,很不可思議。李長者走的時候九十六歲,他是坐著往生的,走的時候大家看到他頭頂上一道白光,一道白光放出來通到天際,就走了。這都是有大成就的人。
最後舉的就是龐居士,龐蘊居士跟他的女兒靈照,這都是修行成就的人。龐蘊居士準備往生,告訴他的女兒,妳出去看看,日中的時候他要走,妳去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。他女兒走到外面,騙他爸爸,太陽已經到中央了,已經中午了,但是有日蝕,好像不太清楚。她的父親一聽到這話,趕快到門外去看看,他的女兒就坐在她父親的座位上往生了。回來說,這個丫頭!耽誤我的事情。為什麼?她爸爸要替她辦後事。替她辦後事,延遲七天,七天之後他走了。你看生死多自在!尤其他的女兒,她父親走了,她要替她父親辦後事,她先走了。把她爸爸騙出來,坐到她爸爸座位上就走了。
這些都是屬於教化眾生。這個例子在中國《高僧傳》、《居士傳》、《善女人傳》、《比丘尼傳》,例子太多了,決定不是假的。我們看到這麼多人示現在這個世間,這都不是普通人,像靈照年歲都不大,都是再來人。用種種方法,身教、示現、言說、感應來教我們,真正顯示出諸佛菩薩大用無方。我們用楊仁山老居士舉的這十個例子,來說明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的事蹟,幫助我們理解,也幫助我們學習。教化眾生的方式無量無邊,就像龍王降雨一樣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科學不能解決問題

科學不能解決問題
『科學不能解決問題心浮氣躁就是貪瞋痴的表現』
祈請大德互相提醒 【心平氣和 才可 平息大災難】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現在這個時代,得利於科學技術的發達,科學技術發達是給人類生活品質提升了,帶來許多方便,可是付出的代價大家疏忽了、忘掉了。如果要知道付出代價太大,我們也不願意過這個生活。這要有真智慧的人才看見,世界上有,不多,我聽過幾位科學家說過,湯恩比博士也說過。付出的代價是社會的動亂、道德的淪喪,人類的災難增加,天災人禍增加,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縮短了。照佛法說,佛法沒有講世界末日【,佛法有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末法一萬年,現在才過一千年,還有九千年。】可是科學家給我們宣布,照現在科技的發展,一百年後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,你看看照佛法說九千年,就縮短成一百年了。這是從前科學家講的。最近科學家跟我們講,哪要一百年?五十年,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了。現在有個現象,現在大家都知道,全世界人都知道,地球的溫度在上升。這上升什麼原因?說我們工業化之後,排出去二氧化碳的廢氣,在地球上空吸收太陽的能量,讓這個能量不能向外散發,溫度逐漸上升。這上升第一個現象,南北極的冰溶化,高山的積雪溶化,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,二十年之後冰雪沒有了,地球上沒有冰雪,地球上的溫度可以達到攝氏五十多度。你說人怎麼活法?我們人的體溫只有三十八度,五十度溫度的時候人怎麼辦?會熱死!而這個時間距離我們愈來愈近,這是科學家的報告。
我們學佛,我們知道,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,那是講標,不是講本,本是什麼?本是居住地球上的人貪瞋痴慢太嚴重。佛告訴我們,水災,貪心的感應;火災,瞋恚的感應,你看現在人脾氣多大,小不如意就發脾氣。日常生活當中,你看看急躁,我們中國人講心浮氣躁,冷靜想一想是不是?一點都不錯【。心浮氣躁就是貪瞋痴的表現,這是感,外面的應是什麼?水、火、風災、地震,這是外面的應,有感有應,】這是治本。所以,佛教導我們「息滅貪瞋痴,勤修戒定慧」,天下太平。這個才真正能解決問題,科學不能解決問題,科學發現問題,不能解決。我們從哪裡解決起?從自己本身解決起,這比什麼都重要,你本身貪瞋痴降溫了,也就是說分別執著降溫,你心清涼自在,那你周邊的環境你也感覺得非常美好,無論你到哪個地方。風水家有句話說得好,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真正有福的人他到任何地方,不好的風水都變好了,他在那裡住上個二、三年,風水都變好,他的福報、他的善心、他的善行改變了環境;心行不善的人,風水寶地他在那裡住上個二、三年,風水都壞了。這個話說得有道理,跟佛經上講的理論完全相應,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才知道修行重要。
修行先修什麼?從內到外、從心到行,從外到內、從行到心都行。上根人、上上根人從內到外,快!中下根性的人不行,必須從外到內,從戒到定、到慧,這是從外到內;從慧,慧一開了,定就得了,戒就圓滿,那是從內到外,從內到外是上上根人。像釋迦牟尼佛,他是這樣的人,像六祖惠能大師,他是這樣的人,他沒有修過戒定,你看一開悟之後,戒定圓滿。我們不是上上根人,我們要肯定我們是中等以下的這樣的身分,所以我們必須學《弟子規》、學《感應篇》、學十善業、學沙彌律儀,再學大乘經教。我們現在是雙管齊下,大乘法天天聽,薰修,真正功夫,功夫要在生活。真正的功夫這是四門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這是我們真正的基礎、紮實的功夫。每天用大乘薰習,這進步很快,一定要學佛菩薩。
後面還有四句偈,「常欲利樂諸眾生,莊嚴國土供養佛」,我們要發這個願,永遠沒有間斷,利樂一切有情眾生,利樂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,這是莊嚴國土。用什麼?真誠的愛心。末後三個字「供養佛」,佛在哪裡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這就是我們盡心盡力供養的對象。對每個人都要尊重,對每個人都要禮敬,對每樁事都要重視,自己學謙虛、學謙卑,這是性德。自己謙虛、謙卑你才能感動人,這個感動人就是利益眾生,就是度化人,就是幫助人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後面還有兩句,「深心信解常清淨」,下頭有一句說「於法及僧亦如是」,我把法跟僧改掉,我改了兩個字,在中國這個環境,「於儒及道亦如是」。我們的心量拓開,我們對佛是這樣的,我們對儒也是這樣的,我們對道也是這樣的,再擴大對所有宗教、所有族群統統是這樣的。賢首菩薩教的,入十住必須具足的基礎,你看這個意思多好!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心浮氣躁就是貪瞋痴的表現

心浮氣躁就是貪瞋痴的表現
『科學不能解決問題心浮氣躁就是貪瞋痴的表現』
祈請大德互相提醒 【心平氣和 才可 平息大災難】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現在這個時代,得利於科學技術的發達,科學技術發達是給人類生活品質提升了,帶來許多方便,可是付出的代價大家疏忽了、忘掉了。如果要知道付出代價太大,我們也不願意過這個生活。這要有真智慧的人才看見,世界上有,不多,我聽過幾位科學家說過,湯恩比博士也說過。付出的代價是社會的動亂、道德的淪喪,人類的災難增加,天災人禍增加,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縮短了。照佛法說,佛法沒有講世界末日【,佛法有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末法一萬年,現在才過一千年,還有九千年。】可是科學家給我們宣布,照現在科技的發展,一百年後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,你看看照佛法說九千年,就縮短成一百年了。這是從前科學家講的。最近科學家跟我們講,哪要一百年?五十年,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了。現在有個現象,現在大家都知道,全世界人都知道,地球的溫度在上升。這上升什麼原因?說我們工業化之後,排出去二氧化碳的廢氣,在地球上空吸收太陽的能量,讓這個能量不能向外散發,溫度逐漸上升。這上升第一個現象,南北極的冰溶化,高山的積雪溶化,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,二十年之後冰雪沒有了,地球上沒有冰雪,地球上的溫度可以達到攝氏五十多度。你說人怎麼活法?我們人的體溫只有三十八度,五十度溫度的時候人怎麼辦?會熱死!而這個時間距離我們愈來愈近,這是科學家的報告。
我們學佛,我們知道,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,那是講標,不是講本,本是什麼?本是居住地球上的人貪瞋痴慢太嚴重。佛告訴我們,水災,貪心的感應;火災,瞋恚的感應,你看現在人脾氣多大,小不如意就發脾氣。日常生活當中,你看看急躁,我們中國人講心浮氣躁,冷靜想一想是不是?一點都不錯【。心浮氣躁就是貪瞋痴的表現,這是感,外面的應是什麼?水、火、風災、地震,這是外面的應,有感有應,】這是治本。所以,佛教導我們「息滅貪瞋痴,勤修戒定慧」,天下太平。這個才真正能解決問題,科學不能解決問題,科學發現問題,不能解決。我們從哪裡解決起?從自己本身解決起,這比什麼都重要,你本身貪瞋痴降溫了,也就是說分別執著降溫,你心清涼自在,那你周邊的環境你也感覺得非常美好,無論你到哪個地方。風水家有句話說得好,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真正有福的人他到任何地方,不好的風水都變好了,他在那裡住上個二、三年,風水都變好,他的福報、他的善心、他的善行改變了環境;心行不善的人,風水寶地他在那裡住上個二、三年,風水都壞了。這個話說得有道理,跟佛經上講的理論完全相應,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才知道修行重要。
修行先修什麼?從內到外、從心到行,從外到內、從行到心都行。上根人、上上根人從內到外,快!中下根性的人不行,必須從外到內,從戒到定、到慧,這是從外到內;從慧,慧一開了,定就得了,戒就圓滿,那是從內到外,從內到外是上上根人。像釋迦牟尼佛,他是這樣的人,像六祖惠能大師,他是這樣的人,他沒有修過戒定,你看一開悟之後,戒定圓滿。我們不是上上根人,我們要肯定我們是中等以下的這樣的身分,所以我們必須學《弟子規》、學《感應篇》、學十善業、學沙彌律儀,再學大乘經教。我們現在是雙管齊下,大乘法天天聽,薰修,真正功夫,功夫要在生活。真正的功夫這是四門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這是我們真正的基礎、紮實的功夫。每天用大乘薰習,這進步很快,一定要學佛菩薩。
後面還有四句偈,「常欲利樂諸眾生,莊嚴國土供養佛」,我們要發這個願,永遠沒有間斷,利樂一切有情眾生,利樂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,這是莊嚴國土。用什麼?真誠的愛心。末後三個字「供養佛」,佛在哪裡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這就是我們盡心盡力供養的對象。對每個人都要尊重,對每個人都要禮敬,對每樁事都要重視,自己學謙虛、學謙卑,這是性德。自己謙虛、謙卑你才能感動人,這個感動人就是利益眾生,就是度化人,就是幫助人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後面還有兩句,「深心信解常清淨」,下頭有一句說「於法及僧亦如是」,我把法跟僧改掉,我改了兩個字,在中國這個環境,「於儒及道亦如是」。我們的心量拓開,我們對佛是這樣的,我們對儒也是這樣的,我們對道也是這樣的,再擴大對所有宗教、所有族群統統是這樣的。賢首菩薩教的,入十住必須具足的基礎,你看這個意思多好!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

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一八六七卷)2007/11/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12-17-1867★請上網看全文★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大喻最後一段,第二十「大海龍王」,「龍王遊戲喻」。這段經文長,「有二十四頌半,龍王遊戲喻,喻菩薩遊戲神變德」。前面有兩句偈,就是半首頌,這是「總標」,說明龍王的「大用不同」。我們知道,在佛法裡頭常講,龍牠的性質善變,就說明龍王神變作用不同,說明這個意思。經文總共有二十二頌半,前面兩句是半頌,這是總標、總說。
【大海龍王遊戲時。普於諸處得自在。】
怎麼自在法?下面有二十二首偈頌給我們說明龍王的自在,比喻菩薩應化在十法界,尤其是六道。我們讀這一節經文,雖然不能夠像佛菩薩、像龍王那麼樣自在,至少它給我們一個啟示,佛法的教學是非常活潑,不是呆板的。這裡面的意趣足以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而放下分別執著,知道佛法的教學因人、因時、因地、因事完全不相同。佛陀在經論裡的教誡於是我們就明白了,這些說法、講法在什麼時候適用,在什麼狀況之下他要變通,通權達變,不會變那就錯了。
講到戒律,這是初學,前面也舉過例子,初學要嚴持戒律。可是戒律持得很好的時候,佛又告訴你,你得要放下,不放下你開悟不了,你是執著,要把執著放下你才能開悟。執著放下是不是戒律沒有了?戒律在,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守規矩,就像孔夫子所說的,「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」,他已經養成習慣,習慣成自然,不需要再去持戒,他自然如法。能做到隨心所欲也不違背規矩,這叫得大自在!幫助你不斷向上提升,到最後的階段是不起心不動念,那叫大圓滿。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,無不自在,如來果地上的自在。菩薩的自在我們知道,如果是權教菩薩,他還起心動念,但是沒有分別執著。戒定慧修不修?修,修戒定慧不執著修戒定慧,修戒定慧不分別修戒定慧,這個叫高。自己在沒有成就的時候,戒定慧幫助自己成就;已經成就的時候,修戒定慧是給別人做樣子看的,不是為自己,自己已經圓滿。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還要示現修苦行、示現持戒、示現日中一食,那是什麼?教初學,你不做樣子,別人不相信,教不了別人。所以那是教學的方式。
學生都持戒了,就告訴他要升級,升級,這個方法要放下,因戒得定!定會不會犯戒?不會,定共戒;心地清淨的人不會犯戒,不會做錯事情。再往上提升,道共戒,人開悟了,他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跟性德相應,絕對不會違背性德,這是道共戒。我們今天沒有道也沒有定,只有老實的去持戒,佛叫我們做的我們就認真去做,不許可做的我們決定不做,持戒。確實我們要知道,因人不同,對初學的、對老修的、對修學有功夫的、對修學沒有功夫的,都不一樣教法。煩惱習氣還很重,要幫助他嚴持戒律;戒律他做不到,我們就要降低,勸導他學《弟子規》、學《感應篇》,這個學好了,持戒就沒有問題。不但他能持,他會歡喜持戒,為什麼?戒是清涼法,身心清淨,從戒裡面得定,他就明白了。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說統統是初學。
講到佛法的教學,活潑、生動。自在,自行化他,至少執著淡薄了才能做得到。凡夫執著是百分之百,一絲毫都沒有放下。初進佛門的人,這是真的入佛門,在《華嚴經》上初信位的菩薩,初信進門了;沒有到初信,在門外,我們都在門外,沒入門。小乘初果須陀洹這叫入門,雖入門,距離佛的講堂還很遙遠。什麼人才能進入講堂?菩薩才登堂,阿羅漢、辟支佛入門,菩薩登堂。什麼人入室?法身菩薩入室,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,入室。入室成佛了,登堂是菩薩,進門是羅漢、是辟支佛,這總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然後我們的慚愧心才生得起來,傲慢心化解了,你有什麼值得傲慢,沒入門!傲慢心沒有了,慚愧心生起來,知道自己要用功、要發憤、要努力,也知道自己功夫在哪裡用。依教修行不執著,這句話重要。依教修行要執著,還是不入門,人間佛法,不是三乘佛法。三乘是什麼?就是阿羅漢、菩薩、佛,那叫三乘。阿羅漢剛剛入門,超越六道,世間佛法出不了六道。出不了六道,換句話說,你沒有辦法脫離業力的拘束,也就是不能夠超越業力在支配你。你在六道輪迴是業力,你善心善行,三善道受報;不善的心行,三惡道受報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世尊在經教裡面講的還有四種道理,我們先來學習四種道理。什麼叫做道理?這名相的概念要搞清楚,什麼叫道理?在佛法裡簡單的解釋,能夠貫通,道就是道路,路就是通道,能夠貫通一切事、一切物。物通常講有情世間,事通常講的器世間,就是說通達宇宙人事真實義,這叫道理。有事就有理,有理一定有事。道理,簡單的講就是通達無礙。我們想想,現在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遭遇到障礙了,哪些障礙?家庭不和,現代的社會幾家和睦?夫妻不和,這是什麼?離婚率就高,從離婚率一看,家不和,這遇到障礙了。現在人人都知道,你在古時候講家不和,一般人會很訝異,哪有家不和的道理!家怎麼會不和?古時候家和,那是靠教育,從小世世代代就教他做人的道理,從小要教,人際的關係分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知道孝親尊長,對於長輩知道尊重,同輩分友愛,真的是家和萬事興,沒有障礙,通達了。什麼給他疏通的?教育。所以道,做人的道理暢通無阻。
現在遇到障礙,嚴重的障礙,人與人起心動念他對立,對立怎麼?對立就不相信。從對立自然就變成矛盾,從矛盾自然就變成衝突,愈來愈嚴重。這樣問題出來了,從個人、家庭、社會、族群、國家到全世界,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!擺在面前這個切身嚴重的問題,如果不能化解、不能恢復到正常,真的這個世界會走向末日,很可怕!現在在末日的邊緣上,再不覺悟、再不救就沒法子。要救這個世界,從自己救起。湯恩比博士說的話很有道理,我們遇到難題要去找老祖宗,孔孟學說、大乘佛法,拯救二十一世紀社會危機的這服良藥。他講的是什麼?儒講的是什麼?講倫理,講人與人的關係;佛法講自性,講得更透徹,講得更圓滿。你要真正懂得心性,你的性德就流露,自然流露。性德是什麼?性德是究竟圓滿的倫理、究竟圓滿的道德,一絲毫缺陷都沒有,這是大道理!
佛在經論裡面為我們略說了四種,要讓我們了解。《解深密經》裡面所說的,「解深密經五」,第五卷所說的。第一種「觀待道理」,也叫做「相待道理」,觀待你不懂,講相待你就容易懂了。相待是什麼?就是相對。所以後面觀跟待有個解釋,「觀者觀對,待者待籍」。下面再舉例,我們一看這個例子意思就更清楚,「如對長而籍長成短」,長從哪裡來?因為你有比較,長跟短放在一起,看到短的,這是長的;看到長的,這是短的,所以「對短而籍短得長」。「又如苦為所對而感樂,樂為所籍而感苦」,因為感到苦你才曉得樂,感到樂,樂的對面才知道有苦。所以「總名觀待道理。十因中有觀待因是也」。這是第一段。
第一段科學家現在也講,也講得很好,宇宙是相對的,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。你看在佛法裡面,《解深密經》佛說的,就說出這個道理來。凡事都是相對的,相對就不是真實的,你要曉得,相對是什麼?相對是相,事相有相對,理上沒有相對。我們能想到,相對是從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,如果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相對就不存在。所以佛法解決問題,六和敬裡面第一個見和同解,見是什麼?就是你的想法、你的看法是相同的。怎麼同法?人確實是生活在相對的世間,怎麼同法?大跟小怎麼同?是跟非怎麼同?善跟惡怎麼同?沒法子同。佛教導我們,告訴我們,這些事實的現象是假的,不是真的,只要你沒有執著就大同小異,就能做到,沒有執著;再能夠沒有分別,那就完全相同;如果不起心、不動念,同與不同都沒有,那就是覺後空空無大千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連虛妄這個念頭都沒有,為什麼?虛妄是對真實說的,還是相對。講法性、講法相,還是相對,性相是一對,理事是一對,因果是一對,怎麼能同?必須到真正了解事實真相。相有沒有?有,有是什麼?有叫幻有;換句話說,是有,但是這個有根本不存在,這是事實真相。這就講到很高深的科學跟哲學。這不是給你談維持和睦關係的,那是暫時的,暫時維持和睦關係的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。現在真正給你講宇宙人生真相,所以他這個說法確實是不相同。
初學,六和敬裡面的見和同解,我們大家放棄自己的看法、想法,依照佛經、依照戒律、依照佛陀教誨,我們共同遵守,可以做到。這是很淺顯的,這是初學的,有效,人人能遵守。我們湯池做到的人人遵守《弟子規》,人人都能夠堅持不違犯,這個地區就和睦。見和同解,肯定聖人的教學,遵守聖人教誨。《弟子規》七科,七科是什麼?孝、悌、謹、信、愛眾、親仁、學文,七個科目,總共一百一十三句,這是什麼?這是戒律。大家都能遵守,守這個規矩,這就是見同解、戒同修。然後身同住,居住在這個小鎮;口無諍,每個人見面都很客氣,都能夠懂得禮讓,沒有競爭,謙讓、禮讓。彼此互相尊敬,相親相愛、互助合作,這就是汎愛眾。親仁,親近這些老師,老師做出了示範。然後再學文,文是什麼?文藝,他們常常辦活動,做文藝表演。你看這是現代的社會,要化解衝突,真正落實到安定和平,很有效!
《感應篇》是道家的東西,我們從道家只取它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誨,也取一百條。佛法裡面我們也取一百條,從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沙彌律儀,取一百條。我們走向世界,世界上信伊斯蘭教的大概有十億人,信基督、天主教的也有十億人,我們將《聖經》新舊約裡面也取一百條,《古蘭經》跟《聖訓》裡頭也取一百條。這一百條統統都是他們講的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連中國儒釋道,五家,五教。說教育也好、說宗教也好,五教。每教一百句,五百句,人生必讀、人生必修,這就很平等。然後你再看,這五教教學的內容大同小異。如果要是編得很好的話,會發現到五教教學完全相同,都是教你孝順父母、都是教你尊重長輩、都是教你要愛世人。《弟子規》講汎愛眾,基督、天主講神愛世人、上帝愛世人,佛法講大慈大悲,《古蘭經》上講特慈、普慈,特別的慈悲、普遍的慈悲,那不就跟大慈大悲一個意思嗎?完全相同!這樣的推廣,推廣到全世界,人人都能接受,我們湯池鎮的效果就擴展到全世界了。這個世間人都能接受這些教育,變成什麼?都能夠自己謙卑,尊重別人,都學到禮讓,不再競爭,衝突化解了,和平真的落實。 所以我們要懂得, 相對裡面有圓融的道理在。事是相對的,通過教育就把這個相對化解了,相對的事是有,要通過智慧。

修學,儒家講得好,簡單明瞭,《大學》裡的八目,首先講格物,我們要把對物質這種欲望、希求要放下。這裡頭要用因果的道理,要不然你放不下,誰肯放棄?明瞭因果之後,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。有人命裡他就是富貴,儒家說「素富貴,行乎富貴;素貧賤,行乎貧賤」,這是知命。佛法對這個理講得清楚,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這個現象不是自然的,不是佛菩薩安排的,也不是上帝安排的,沒有人安排,所以你不要怨天尤人。而是什麼?自己過去生中種的因,在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。所以因果裡頭講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要想知道我從前造的什麼因,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;「欲知來世果」,我來世會怎麼樣?你這一生所造的,來世就是果報現前。這一生我過得很辛苦,就曉得前世我沒有修好因,這一世這一生當中貧窮困苦應該要接受。接受是什麼?叫消業障,接受是消業障。前生做的好事,這一生在享福,享福在消福報。都是在消,享福是消福報,受苦是消業障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在這時候你就要懂得,我將來想得到好的果報,我消業障要修福報,要多做好事。消福報的,享福的人他要更想到,我希望我來生福報更好,我多做好事。佛說得清楚,三種布施。你想得富貴,富是財布施,貴是什麼?你知道尊重別人、愛護別人、幫助別人,你來世再到人間是領導人的階層,你多做這些好事。什麼樣的因就什麼樣的果報,這就懂得了,所以不會怨天尤人。看到富貴人不會羨慕,知道他造的是什麼因,知道自己造的什麼因,心平氣和。沒有富貴的命,你想去爭富貴,那是自找苦吃,不但你得不到,你造的都是不善業。來生,來生比這一生更苦,你又何必!所以要懂這個道理。
你這一生有多大的福報,你不要去希求,自然會來。如果我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富、得到的福報,以為自己很能幹,我得到了,不是的,命裡有的。命裡面有,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取得,叫折福。譬如我們用財富來做比喻,你命裡有一百億的財富,大富大貴。因為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,你這一生只得到五十億,打了對折,你自己不知道,你自己還以為你自己很聰明。來生怎麼樣?來生就愚痴,自以為聰明,來生得愚痴果報。自己所造的不善,你來生,所修的福報全都沒了,不懂因果;懂因果道理,他不會。懂因果道理之後,一生當中認真努力修善,盡心盡力修財布施,你得的財富是圓滿的。只要真幹,在這一生當中就能把命運改變。諸位看《了凡四訓》不就明白了嗎?那才叫真正依照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把自己的命運改造了,這是正理,一點迷信都沒有。《俞淨意遇灶神記》,那是他對鬼神恭敬,感動鬼神來提醒他。他怎樣改造命運?還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。灶神幫他的忙、提醒他,他自己是迷而不覺,灶神把他點醒。自己過去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自己以為是善,假善、偽善,不是真的。自以為善,灶神一點醒,再一回想,真的是假的,虛情假意;虛情假意做這些好事,不是真的好事,所以還是隨業流轉。這一點醒之後,誠心誠意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命運馬上就改變了。過去如是,現在也如是,這個道理是真理,不受時間、不受空間限制,什麼人去做,真叫立竿見影。所以,學比什麼都重要,你要真正好學,真正肯學,要下定決心。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你不會墮三惡道

你不會墮三惡道
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一八七五卷)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12-17-1875★請上網看全文★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修淨土成功的人不少,修不成功的人更多,幾乎不成比例,這個原因在哪裡?我們找淨宗最初方便,最初方便還是要找佛陀,佛怎麼指示我們的,怎麼樣教我們的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佛陀教導我們,淨土經典裡面所說的淨業三福,這是我們修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。我們從哪裡下手?「孝養父母」,你要從這裡下手,「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是什麼?這叫最初方便。這不是佛法,這是世間法,這一條四句你做到了,佛說你是世間的善人,善惡就清楚的辨別,你是世間善人;換句話說,你不會墮三惡道。
可是佛說這四句就像四本書一樣,那是題目。孝養父母要怎麼做?在中國有《孝經》,古聖先賢教孝的教誨很多,都在四書五經、十三經裡面。古大德為了教童蒙方便起見,把經論裡面關於教孝的東西都把它抄錄下來,編成一本小冊子,叫《童蒙須知》,流傳很久。到清代又有人把《童蒙須知》再修訂重新編輯,寫成更簡單、更容易記誦的教科書,這就是《弟子規》。所以你要曉得《弟子規》是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的標準,標準的課本。這部東西你要是學不到,你要沒有學好,在佛菩薩心目當中你不是善男子、不是善女人。這不是佛對你的責備,對你的批評,不是的。你要是說佛對我的責備、對我的批評,那你錯了,那你就冤枉佛菩薩,這個罪很重。
佛菩薩好心,時時刻刻提醒你,你要不認真學習;換句話說,人生確實很苦短,數十年寒暑一瞬之間,你將來到哪裡去?善男子、善女人,他生三善道,出不了輪迴;如果不善,那三途有分。所以善惡要問自己,不要去問別人。我的心善不善?我的言語善不善?我的行為善不善?要常常自己檢點,拿什麼做標準?《弟子規》是標準,這真正是基礎。有了這個基礎再學下面一句,慈心不殺。那我把這句定在《太上感應篇》,道家的基礎。你必須要了解事實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決定沒有殺害眾生的念頭,蚊蟲螞蟻那也是一條命,牠也有靈性,牠也是人墮落變成這種畜生,牠的神識跟我們沒有兩樣,這一定要知道。你殺牠、吃牠,要不要償還?因果典籍裡面講得很清楚,這一生吃牠半斤,來生要還牠八兩,八兩就是半斤,所謂殺生那是欠命,欠債的要還錢。因果通三世,知道因果不敢做壞事。有《弟子規》的基礎、有《感應篇》的基礎,你才能進一步修十善業道。《十善業道》是佛法的基礎,有這個基礎你才有條件去學佛,就是受持三皈五戒;沒有前面基礎,你受三皈五戒是假的,天台大師講名字位中人,不是真的,有名無實。你是在家佛弟子,就是名字在家佛弟子,不是實質的。你做真正在家的佛弟子,那一定是你具足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這統統做到,然後受持三皈,它會起作用,受持五戒,那真是有功德。這都是我們要很冷靜自己思惟,要真幹!
你要不真幹,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,真正有成就的兩種人,這兩種人都是真幹,都不是假的。一種是按部就班學出來的,明瞭,真的是一門深入,他明白了,真幹;另外一種是災難現前,雖然不明瞭,他過去生中善根深厚,我們現在講底蘊很深,不是這一生修的,前生修的,所以他有真誠的信心。像我們最近遇到一個同修,也是得了末期的肺癌,醫生宣布他的壽命頂多只有一個月。他宿世有善根,所以他也不找醫生,也不吃藥,念佛求往生。他每天拜佛,每天拜一千八百拜。前兩天拜得很痛苦,他告訴我,第一天只拜了一百多拜,忍痛也要拜,拜到四、五天才正常,能夠一天拜到一千八百拜。拜到一個星期之後,別人知道,他自己不知道,他身上的汗流出來是黑色的,而且很臭,他自己聞不到,別人聞到,那都是他的病毒排出來了。拜到兩個星期十五天,他感覺到很輕鬆,身上衣服換下來很髒,裡面的病毒全排出來了,人好了,現在很正常。遇到我的時候,胡居士說「你是再來人」,那是真的。這是什麼?這就是過去生中的善根,他有堅定的信心,他並沒有求病好,他只求往生,沒想到他的病毒全部排出來。這是最初方便。
我們學佛真的是不容易放下,有人在人表面上看起來不錯,可是背後他就不行,他就受不了,偷偷的,還是有貪瞋痴慢,放不下,吃長素不是吃給別人看的,他吃給別人看的,人家沒有看到的時候他又去吃肉、又去殺生去了。這個罪很重,這是假學佛,不是真學佛。在人面前很恭敬,言行都很善,但是心地不善,對佛法懷疑,對善人、善行懷疑,這是什麼?這是宿世的惡業習氣。怎麼辦?聽經、讀經,長時薰修,要認真懺悔,克服自己不善的習氣,改過自新,這個人才有救,否則的話不行。可是人的習氣也是各人不相同,甲用這個方法有效,乙未必有效。我自己本人就是個例子,懈怠、懶散,習氣很重。用什麼方法對治有效?我嘗試過之後,講經。講經你要準備,我跟諸位說過,我最初出來講經,在講台上講一個小時,我要準備四十個小時,你沒有充分準備,上台那就很難看。用這個方法來對付自己,克服自己懈怠懶散的毛病。這個方法用了一年就有效,可是一年之後,我講經準備的時間就縮短,講一個小時,原先要四十個小時去準備,現在大概十幾個小時就夠了。三年之後,我預備一天八個小時,讀一天的書可以講二、三天。但是能不能懈怠?不能懈怠,養成一個讀經的習慣,所以一直到現在,我每天大概都能保持四個小時讀經。
讀經是親近佛菩薩,聽佛菩薩教誨。真的,經卷展開,古人講的「開卷有益」,他有悟處,體會到法味,法喜充滿。真正明白古人所說的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在佛法修學上其樂無窮,常生歡喜心,沒有比這個更快樂。孔子所說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我們得到了。但是這種得到,到這個境界,我常常講我是中下根性,什麼時候才真正有法喜,生喜悅心?二十年鍥而不捨你才能得到。境界年年向上提升,怎麼會不歡喜!煩惱年年輕,智慧年年增長。所以最初方便,在現在我勸大家聽經,讀經讀誦要沒有恆心、沒有毅力,因為你要想十年、二十年才能得到法喜、得到不亦悅乎,這麼長的時間你能熬得過去嗎?這是個問題。但是聽經就不一樣,文殊菩薩說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,聽比看方便。現在有講經的光碟,科技發達,使下下根人都得到方便,這種科技我們要會用,我們不能放棄,多聽。聽要專聽,聽一部,不要聽多,聽多怎麼?雜亂了,就不是一門深入,聽一部,是你主修的科目。修淨土的同學多半是聽《無量壽經》或者是《阿彌陀經》,很好,為什麼學得還是那麼困難?那你就要想到,你最初方便疏忽了。最初方便是什麼?培養自己的善心、善行,身口意三善,你就會得法喜,你就會得佛力加持,三寶加持你,所以最初方便太重要!
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那是你自己真正證得

那是你自己真正證得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現在講到十住,第三會是十住菩薩會,這是分證即佛,這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做過詳細的報告,初住菩薩他所得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究竟圓滿佛果沒有差別,究竟果佛在十方無量無邊世界裡面,眾生有感他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。初住菩薩亦如是,沒有兩樣,所不同的就是究竟佛果無始無明習氣完全斷了,他無始無明習氣在,但是那不礙事。所以這必須要知道,這真正得大自在。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三德祕藏他統統具足。
我們要想在一生當中成就,我們的成就是往生淨土,生到淨土,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圓滿成就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的神通、道力不亞於初住菩薩,這個很特別,為什麼?你的煩惱習氣並沒斷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能力?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,特別加持,搭上阿彌陀佛的便車,你得自在,你也有能力應化在十方世界,可是你要曉得,不是自己的道行,完全是佛力加持。自己一面修一面往上提升,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教學相長,慢慢提升。果然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,到什麼時候真的是自己能力,不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?《觀經》講十二劫,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到十二劫之後你自己成就,這成就是什麼?你自己真的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那是你自己真正證得,這是西方彌陀淨土無比殊勝之處。我們除這個方法之外,那就要真修,《華嚴經》上真修,這很難,這太不容易。
所以取淨土基本的條件,你要記住,淨業三福。特別要記住,孝親尊師在《弟子規》,慈心不殺就是因果在《感應篇》,《十善業道經》這是佛經裡面的基礎,這是真正最初方便,你要從這裡認真下手。基礎奠定了,你才一門深入,那就一帆風順,沒有障礙。現在我們學佛障礙重重,都是基礎沒打好。所以我們的信心,祖師大德們常常批評說露水道心,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,有的時間很短,斷掉的時間很長,所以不能成就,原因在此地。
這是說信是住的方便,第二是講會,先講第二會。第二講「品來」,講這一品,「前品說信究竟,此品趣後說住,故次來也」。前品是賢首品,我們剛剛學完的賢首品,賢首品那個信講到究竟圓滿。所以古大德也有這麼一說,信滿成佛,這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信圓滿了,信圓滿就是初住菩薩,他怎麼不成佛?所以說信究竟。這一品呢?這一品是趣後說住。住有學位了,像現在讀書,你拿到學位了,前面信位沒拿到學位,現在拿到學位。
下面第二段「釋名」,這是四門裡面的第二門,前面是來意,第一個是來意,第二個是釋名,解釋品名、會名。清涼大師說「釋名者,亦先辨會名」,先說,這是第三會。第三會「約處」,就處所來講「名忉利天會」,佛在忉利天講的。在處所上來說,就是地點,這會在哪裡開的?在忉利天宮開的,叫忉利天會。就人來說,人就是這一會的主席,這一會的主席是誰?法慧菩薩,所以我們也可以稱「法慧菩薩會」。這個會的內容是什麼?這次大會的主題討論些什麼?「約法,名十住會」,這都是「依主釋」。我們這樣一講,諸位就很清楚,會在哪裡開,什麼人做主席,討論些什麼,這你就很清楚,這是第三會。
第二是「品名」,品名就是升須彌山頂,品名。「須彌,正云蘇迷盧」,這是梵文音譯的,這是什麼意思?「此云妙高」,這是一個高山,加上一個妙,妙裡面所含的意思就太深太廣了。「如來以自在力,不起覺樹,應機現彼,故云升也」。這句裡面確實有最高的哲學、有最高的科學,這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這叫自在力。自在力得大自在,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你學不到,也不需要學的。怎樣才能得到?佛說了,這在後面「出現品」裡講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自在力是德,得大自在,自性裡本來具足。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五句話,第三句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跟《華嚴經》上講的一樣,佛法是平等法,一切眾生統統都有,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你現在搞成這個樣子,搞得這麼可憐、這麼淒慘,什麼原因?因為你有了妄想分別執著,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是佛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上字字句句都是說的你自己,不是別人,與別人無關,全說自己,所以你看到毘盧遮那佛,那就是自己。
不起覺樹,覺樹是菩提樹,也就是說十信是佛在菩提樹下說的,沒離開。天宮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你說這是不是哲學?是不是科學?我們人間看到釋迦牟尼佛跟我們大眾在講經說法,天人有感,佛在那邊應。佛在那邊應,這邊沒離開那邊就應了,我們講分身、化身。我們凡夫一定都是這麼說法,化身、分身。實在講,在四聖位置裡面是可以說分身、化身,那就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但是在一真法界裡頭,分身、化身講不通。就像觀世音菩薩「普門品」裡面所說的境界一樣,千處祈求千處應,哪個地方眾生有感,他就現身,感應道交。感應的快速,佛在經上把它比喻為海潮,海的潮水是很有信用,什麼時候漲潮,到那個時間它一定就漲,什麼時候退潮,一定的時候它就退。佛用漲潮、退潮來比喻應機,就是說眾生感的時候,佛就應的那個時候,決定是相等的,沒有絲毫差誤。
我們今天求佛,好像佛菩薩都沒有感應。其實有,你自己不知道。為什麼不知道?你煩惱太重,你妄念太多,不是沒有感應。如果你能夠把妄想、雜念放下一些,讓你的心清淨,那你就很明顯的感到。由此可知,修行修什麼?修清淨心、修真誠心。法身菩薩,這裡講到入住,入住就是發菩提心,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打的是滿分,圓滿了,叫發菩提心。這個心一發,就是初住菩薩。由此可知,十信位的菩薩有沒有發菩提心?有,他只能打九十九分,還差一分。賢首菩薩九十九分,法慧菩薩一百分,往上都是一百分,都是圓滿的。我們今天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有幾分?有個一分、二分就不錯了。要不斷的向上提升,年年向上提升,月月向上提升,你行佛道,你行菩薩道。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人命在呼吸之間

人命在呼吸之間
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千萬記住,貪瞋痴慢不能增長。為什麼?貪瞋痴慢是三惡道的心;貪心是餓鬼,瞋恚是地獄,愚痴是畜生,傲慢是羅剎、修羅。你自己多反省就覺察到,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,貪的念頭多,還是痴的念頭多,還是瞋的念頭多,還是慢的念頭多,這要反省。如果有,要改,痛改前非;否則的話,人命無常,佛經上講的「人命在呼吸之間」,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。有沒有想到一口氣不來我到哪裡去?這是大問題,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,都是小事,這才是大事。你這一口氣不來,你到哪裡?西方極樂是你嚮往之處,你未必能去得了,什麼原因?業障太重。我這麼多年來常常勉勵同學,你要想入佛門,我教人放下十六個字,這講了多少年,幾十年,放下自私自利,這是大障礙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,放下貪瞋痴慢,這十六個字。這十六個字只要有一個,你就入不了佛門。換句話說,這十六個字都有的話,只要有一個,極樂世界你去不了。所以自己想想,有沒有資格到極樂世界,不就很清楚、很明白了嗎?經聽多了,真聽進去了,你自然就覺悟,就曉得怎麼修法,不再迷惑顛倒,不再自己欺騙自己。這是最可怕的事情,別人欺騙我們無所謂,沒有關係,自己欺騙自己這個麻煩可就大!別人欺騙我們,我們歡喜接受,消業障;自己欺騙自己,那是造罪業,那不是消業障;還欺騙別人,那業障更重,叫自欺欺人,業障更重。
尤其中年以上,中年在中國標準的說法是四十歲,中年,中國人看人是看到八十歲。從前李老師常常跟我們講,二十歲是人生的春天,二十到四十,人生的夏天,四十到六十,人生的秋天,六十到八十,人生的冬天,用春夏秋冬來說。所以中年是四十,四十以上要常常替自己來生著想。四十之前想現前的多,來生少,四十之後要想來生多,現前可以過得去就算了,這才叫有智慧的人,這才叫真正聰明人。所以我們看佛陀,在經上看到佛陀,你看哪個地方有感,他那裡就有應。天上有感,天在我們上面,所以說往上升。
下面說「表位漸增」,地位漸漸往上漲,「不處人間」,升到天上了。「顯位清淨」,天清淨,你的心地清淨就跟天相應,而不是說我信了天神,將來我就會生天,不是的。天是清淨的,你的心達到一定清淨的水平,自然就生天,你具備了它的條件。這也是孔子在《易經.繫辭》裡所說的,他說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。真的,譬如森林,你到野外看原始森林,一片森林,只有一種樹木,它不雜,這是類聚。人以群分,一個團體一個團體,喜歡學佛的,就是佛教團體,大家都到這裡來;喜歡跳舞的,他一定在跳舞廳,他不會到佛堂來,人以群分。歡喜清淨的,天上,他自然就去了,我們世間人講俱樂部,他自然就入了那個俱樂部。
下面提了個問題,「若天表淨,何獨妙高」,為什麼說妙高?下面就講「妙」字的意思。「妙有十義,如於法故」。妙裡頭有清淨,這裡頭給我們說了十個意思。第一個是「體妙」,這是講須彌山,須彌山的體妙,「謂四寶所成」,這個四寶是金、銀、翡翠、水晶。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大家好懂,那就是說這座須彌山,這是很大的一座山,它是眾寶所成,說四寶,這四樣東西最多,不是說除這個四寶之外就沒有其他的,這四樣東西最多。像地球上這些高山一樣,這裡有很多礦,我們講礦產,須彌山也是如此,這四種礦物非常豐富,其他的是雜寶莊嚴,它不是泥沙。那我們要問為什麼?你就想到是果報,果必有因。住在須彌山的都是天人,須彌山半當中是四王天,須彌山的天頂上是忉利天,我們講清淨心,一層比一層殊勝。四王天人的心比我們世間清淨,雖然他也是欲界,他比我們高,比我們清淨,忉利天就更清淨。由此可知,環境真的也是從人心所感應的,真是七寶具足,無量之寶沒有一樣不具足,這是體妙。
「二者相妙,謂八方四級」。八方是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東北、東南、西北、西南,八方,四級是四個階級,一層比一層高,這裡面諸天很多,天人很多,總的來說都是歸忉利天主管轄,忉利天主下面這一級像四方諸侯一樣。像中國中央政府是忉利天,省的這些領導那就是四王天,那是屬於諸侯。這裡面天王很多,天王有大有小,四天王這是大的,小天王還很多。「三者色妙」,色與四寶相應,「謂四正色」,北方金色的,東方銀色的,南方琉璃(琉璃就是翡翠),西方一般講水晶。這是清涼大師《疏》裡,跟李長者《合論》裡面講法有點不同,下面我們會看到。《合論》裡面講,東方是金色,西方是銀色,南方是琉璃(就是翡翠),北方是瑪瑙,說法不一樣。我們也不必去計較這些,為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,而且我們要著重它的表法,自己才真正學到東西,不必執著這些名字相。
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就教給我們,聽經學教要記住三個原則,第一個「離言說相」,文字是語言的符號,不要執著言說,也就是不要執著文字,這是正確的,不要在這裡面起分別執著;不執著「名字相」,名詞術語,像此地講的四寶都是名詞術語,懂得它的意思就好;第三個要不執著「心緣相」,就是你怎麼樣去想,不可以去想它,一想就落在意識裡去,智慧不開。所以聽,聽懂就懂,聽不懂不想它,為什麼?還會聽到第二遍,還會聽到第三遍,這是佛說法的慈悲。這跟我們中國教學有點不一樣,中國教學老師不願意講第二遍,你聽不懂不再給你說。佛很慈悲,一遍聽不懂,兩遍,兩遍聽不懂,三遍,十遍聽不懂,二十遍。佛是很有耐心,不厭其煩的來教你,慈悲到極處,只要你肯學。佛這個說法也都是教導我們,我們要學佛的慈悲心、要學佛陀的耐心。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所以才有善惡果報

所以才有善惡果報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下面講「一切草木鳥獸等物,隨所至處則同其色,自常不變」。這是給我們講天上那些物質環境跟我們人間不同,人間這些東西有,但是它的顏色常常變,尤其現在變化更大。什麼原因?境隨心轉,現在的眾生心浮氣躁,妄念、妄想太多,所以外面境界都是不定的,都產生變化。為什麼天人他變化少?他心比我們定,他妄念比我們少。實在說這些事情我們能體會,不難懂,我們如果細心觀察歷史,中國人常講三十年是一世,三十年前的人,就以香港來說,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香港人很可愛,還挺厚道的,這三十年起了很大的變化,不一樣了。可是六十年之前的人更純更厚。這是講香港這個地區,那時候是英國人統治的。到中國內陸,愈是偏僻,人愈純厚、愈老實,妄念少,他每天生活的圈子就是他那個小範圍。農村裡面的人甚至一生沒有進過城市,到城市裡面去,這開世面,開了眼界;確實像古人所說的老死不相往來,你就曉得他的生活多麼簡單。妄想少,所以他居住的環境變化不大。現在變化大,連香港這個地方,兩年沒有來,再看的時候,很多變得就不一樣,甚至於年年不相同。從前人常講,古人常講,河山依舊,可是人事全非。但是現在河山不依舊,河山跟人事一樣的變化。只有找到很偏僻的地方,還是過原始生活,跟外界不相往來,那個地方還是依舊。我們如何在這個眾生妄念紛飛中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如如不動,這叫功夫,這是修行。
你看現在人生活在這個世間,他把目標、方向失掉了。人到世間來為什麼?中國古人懂,現在我們看到美國魏斯醫生的幾本書,他那個報告都說得很好,你來到這個世間是提升你自己,你這一生有很多功課要做,做到功課及格你就上升。就好像在學校念書,你上學校來幹什麼?是要把你這學期的功課做好,下學期升級。到人間來,人的功課是什麼?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;在佛法裡面,十善業道、三皈五戒,你統統能夠修好,來生生天。不斷向上提升,這就對了。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方向目標,你染上不善的習氣,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,起心動念損人利己,那你就下降,你很可惜,不但不能提升,你自己在人道都保不住,來生再到人道是留級,你墮落你到三途去了。這個事情很可怕,總要曉得。人跟畜生為什麼不一樣?人懂得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畜生不懂,愚痴。人要不懂,那跟畜生有什麼兩樣,造的業比畜生還重。換句話說,那真是佛門古大德所說的,來生想做畜生都沒有分,到哪裡去?地獄、餓鬼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「四者德妙」,德是道德,「謂八方猛風不能令動」,四面八方的風,須彌山能禁得起考驗,不會被風吹壞。這也就是說明我們信心清淨,不會被外面環境誘惑。外面環境是境風,你能不能禁得起誘惑?自己一定要做得了主宰,你才會有成就。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在定力,定力是德行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外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內不會起心動念,內如何能不生煩惱,外面不受誘惑,這是真功夫。順境不貪,逆境不怨恨,所以順逆境界都是我們學習的增上緣。不能說這個好,那個不好,那你完全錯了,你不會修行。真正會修的,古來祖師大德測驗學生常說,「你會麼」?會的人,無論什麼境界,如如不動,統統成就自己;不會的,那就是在境界裡面有選擇,他會分別執著,特別在佛法裡頭,要懂這個道理。
「五眷屬妙」,眷屬是說它的四周,「謂七金山,七重圍繞,及七香海,海印旋流」,這是它外面的環境。七,諸位要曉得不是數目字,你要把它看成數目字那就錯了,七代表圓滿。為什麼說七?它是講四方、上下,這是六,還有當中,七是這個意思,從空間上來說的。《華嚴》常常用十來代表圓滿,十是從數字來講的,一到十,是個圓滿的數字。所以它不是講數目字,它是代表圓滿。大山旁邊有小山,有很多小山圍繞著它,有山必有水,所以它有海水。這在我們的地球上,現在科技發達,我們就很清楚,陸地,如果把海水統統抽乾了,你就曉得我們都在高山上住。海還很深,往下面看,我們都在當中,或者在山頂,確實是這個樣子。所以有山有水圍繞著它,這個山才不至於是孤立的一個山,它有很多圍繞著,它有依靠,這是眷屬妙。
「六依持妙,唯天依住,得通者居」,只有天人才住在那個地方。天人有神通,有五通,如果沒有五通的人,這個地方他住不住,住在這個地方要有神通。這裡頭又講到科學,我們現在沒神通,從香港到美國去,我們坐飛機過去,這是工具,要靠人工製造,天人不需要,天人有神足通。我們看到古人筆記小說裡面,看到有修行人得神通,他要遠遊,他化一道光就走了,你說那個速度多快。我們知道光速一秒鐘三十萬公里,繞地球很多圈,他化一道光,光落下來之後,他看到是個人身。要有這種能力,也就是說要有神足通才行,沒有神足通他達不到上面去。神通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修得、有報得。天人的神通、鬼道的神通都是報得,你生到那一道,他自然就有,人道要靠修行。我們在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裡面看到有這個記載,有人看到一道光從空中下來,落到地上,走到那地方去一看,看到一隻小兔子,或者看到一隻小動物。牠是不是兔子那就不知道,變化的。天人、天神,這裡面也有善惡,像修羅、羅剎都有這個能力,他變一個小動物。像《西遊記》裡面寫的孫悟空七十二變,孫悟空也有這個能力。不但有能力變動物,他還有能力變樹木花草,這是屬於修得。我們這個世間,人有修得的,畜生裡也有修得的。畜生裡修得的,最普遍的,一般都是說大仙,北方人叫「大仙」,狐狸、黃鼠狼,修成的。我們一般聽說狐狸要修能夠變成人身要五百年。所以牠們對於人很羨慕,人是報得的,你一來就得人身,牠們從畜生身修到變成人身要花五百年的時間,得人身之後才能修道,才能學佛。所以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佛常說,而我們人聽了當耳邊風,沒在意。畜生道裡修行對這個話很敏感,牠們聽到之後的確是感觸很深,確實時時刻刻提醒牠們要認真努力的學習。在從前,像這些高山,妙高山,沒有飛機,沒有直昇機,沒有電梯,你沒有神通上不去。
「七作業妙,不離本處而鎮四洲,映蔽日月而成晝夜」。不離本處而鎮四洲,須彌山在當中,這個四洲就是四大部洲。在過去我們都把它看作是在地球上,須彌山在哪裡?大概就是喜馬拉雅山,這是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,雪山。喜馬拉雅山的四面是不是四洲?我們是在東面,東勝身洲;北面,喜馬拉雅山的北面是西藏,那西藏是不是北俱盧洲?而佛在經上說,北俱盧洲人的壽命一千歲,福報最大,衣食、一切用具都是自然的,很少短命的。那我們看看北面西藏這些人,沒有這麼大的福報,所以曉得佛在經上講的不是我們的空間。這個說法幾千年了,實在說還不止幾千年,因為講六道輪迴、講宇宙之間一些狀況,婆羅門教講得最早。婆羅門教的後身就是現在的印度教,我跟他們接觸,他們告訴我,他們的教至少有一萬多年。可是印度人不重視歷史,現在世界上承認他們八千五百年,比佛教早五千年。為什麼這種說法沒有人質疑?而是古時候印度的宗教、印度的學派都修禪定,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,他們都有這個能力,都有這個功夫。換句話說,禪定當中所看到的,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突破了,他所看到的世界,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。所以佛法裡有一句話說得最好,「唯證方知」,要怎樣證得?要修定。《華嚴》講得最究竟、最圓滿,它不跟你講次第,它講頓超、頓悟,教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那就是如來的境界,那是最究竟、最圓滿的,一絲毫錯誤都沒有。阿羅漢只放下執著,菩薩放下分別執著,不是究竟圓滿,但是正知正見。這三樣東西放不下,你就是道道地地的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你在六道輪迴裡面摸索;換句話說,你看錯了,你想錯了,你說錯了,你做錯了,所以才有善惡果報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眼睛醫療明經

眼睛醫療明經

佛說眼明經 。 兩眼似金燈 。 舍利金山塔 。 蓮花滿座香 。 千手千眼童子王。 兩眼依舊焰焰光 。文殊菩薩騎獅子。 普賢菩薩騎象王。 護羅那。 眼羅那。 眼中惡血盡消磨。 有人誦得眼明經 。生生世世眼光明。 每日清晨誦七遍。 勝過萬卷經。 諸尊菩薩摩訶薩。摩訶般若菠羅蜜。唵。 呵達唎耶。 娑婆訶。

相信老和尚不是妄語

相信老和尚不是妄語
***承接取段上下文*** 至於映蔽日月而成晝夜這句話,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,我們這個世間的晝夜不是什麼映蔽,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。佛在當時為什麼不說出來?這是我們一個質疑的地方。我們可以能想像得到佛為什麼不說,這不是學佛人所求的,學佛人所求的是要超越六道,不但超越六道,要超越十法界,這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,不足以為道。而且晝夜有沒有映蔽?沒有,如果你在禪定當中,在定中的境界,日月常明,沒有黑暗。這個事情我們在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就看到,有一段記載老和尚走路也在定中,他沒有分別執著。譬如說,他五點鐘黃昏的時候,從寺廟回到他的小茅蓬,那段路也很長,天黑得也很早,離開時候回去是黃昏,雖然太陽下山,但是空中很明亮,就回去。走到半路上,碰到兩個出家人手上拿著燈籠,老和尚沒起心動念,結果他們兩個就問起來:老和尚,天這麼黑了,你怎麼燈都沒有一個?他一聽天黑了,天馬上黑下來。這是什麼?天黑是什麼原因?你分別執著,你沒有分別執著,天是明亮的。我們讀這段文字,相信老和尚不是妄語,不是欺騙我們,是真的事實。這是說晝夜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
第八「生果妙,謂波利質多,能益天眾」。波利是周遍的意思,質多是講無量珍寶交錯的莊嚴,用我們的話來說,它的礦產非常豐富。天人需不需要開這些礦產?不需要,他們一切用的東西真是心想事成,天衣無縫。我們生活很累贅,四季衣裳一大堆,天人不需要,就在身上穿,他要想換一件,念頭一動,馬上就換,他變化所作,他要這個幹什麼。所以能益天眾,天人的享受,益是利益,用現在話說,他有享受,天上人的享受是自然的,是隨心所應,有這種意思。不像人間,生活起居、飲食起居都要自己去經營,要操作,天人不需要,就是心想事成,這屬於科技、科學。現在科學家懂得,確實物質跟能量是可以互相轉變。如果你有能力把能量轉變成物質,那就跟天人一樣,所以我們從這裡講,他的科學技術比我們高明。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轉變,他有辦法轉變,能把能量轉變成物質,不需要這個物質的時候,又把它恢復成能量,就沒有了,所以他們居住的環境乾淨,一塵不染。飲食起居都是自然的,需要的時候它就來了,不需要的時候就沒有。這是我們科學家夢寐所希求的,還沒有辦法做到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急件!請大家告訴大家

急件!請大家告訴大家~~~~要快速的傳!這資訊是今天早上得到的,來自Microsoft 和 Norton。
請你將它發給你認識的每一位會接觸國際互聯網的人。

你有可能收到一封帶有稱為「生活是美好的.pps」的PowerPoint的演示文件。

如果你收到它,在任何環境下都不要打開它,且立即刪除它。

如果你打開了它,你的螢幕上將會跳出一條消息:「現在為時已晚,你的生活 將不再美好」。隨之而來,你會失去個人電腦上的一切東西,而那個發信給你的人將獲得你的姓名、電子郵件和密碼。

這是一個新的病毒,我們需要盡一切可能來阻止這種病毒。美國已經確認了它 的危險性,而殺?軟體不能清除它。是一位自稱 "生命擁有者" 的駭客製造的。


他的目標是摧毀個人電腦,且他正和Microsoft對簿公堂,這是病毒為何帶pps文件副檔名的原因。

請copy 這封信給您所有的朋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