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

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
十法界依正莊嚴,彼此真的有和融的道理。這個和融的道理,就是前面講的一切法為自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?因為緣起不同,所以現相就不一樣。緣起有先後,緣起有次第,緣起有差別。我們再說得通俗一點,大家好懂,怎麼說緣起有差別?就是我們念頭有差別、想法有差別、看法有差別,這你就懂了。譬如講十法界的緣起,我們心平等,心怎麼平等?心裡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什麼境界現前?佛境界現前,一真法界現前。這個境界就是佛經上講的實報莊嚴土,不是釋迦牟尼佛、也不是阿彌陀佛、也不是毘盧遮那佛的,是你自己的。再跟你說,釋迦、彌陀、毘盧遮那都是你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你念彌陀,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現前。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是唯心淨土,你曉不曉得這個道理?極樂世界是你自性變現的,不從外頭來的。現在我們是墮落在凡夫,我們的實報莊嚴土有沒有?有,沒現出來,就這麼個道理,不是沒有。什麼時候現出來?緣成熟就現出來。什麼緣?你離分別執著,沒有離妄想。離分別執著,沒有分別心、沒有執著心,這一句阿彌陀佛那是緣,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現前。 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是什麼人住的?經上講的,皆是大阿羅漢,大阿羅漢他們住方便有餘土。怎麼回事情?還是自性彌陀。方便有餘土裡面的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還是我們的唯心淨土。怎麼會有差別?怎麼是方便不是實報?因為你只有執著斷了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執著了,還有分別,所以現的是方便土。同居土,凡聖同居土,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球是凡聖同居土,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。釋迦牟尼佛也是自性釋迦,?這個地方也是唯心凡聖同居土,我們跟釋迦有緣。為什麼會在凡聖同居土?因為你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放下,統統在,現這個境界。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 再跟你說,這些種種差別法是平等法,為什麼?唯心所現故。十法界的佛法界是唯心所現,菩薩法界也是唯心所現,阿鼻地獄還是唯心所現。離開心,一法不可得。佛心,剛才講平等心現的;菩薩心,六度心現的;阿羅漢,四諦心現的,苦集滅道;辟支佛,因緣心所現的;天道,十善心所現的,上品十善;中品十善,人道,中品十善心現的;下品十善,下品十善講十善裡面夾雜著貢高我慢,夾雜著嫉妒、好勝,阿修羅道,阿修羅、羅剎;貪圖五欲六塵,餓鬼道;嫉妒瞋恚,地獄道;愚痴,畜生道。這都是什麼?這都是你如來藏心緣起差別,所以它現的相不一樣。但是要曉得,緣起那個念頭不是真的,因為如來藏心迷了,它才會有;如來藏心覺悟了,它就沒有了。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裡頭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這是事實真相。 一切法,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?覺悟的人告訴你,本自不生,怎麼會有滅?迷惑的人,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,認為什麼?認為有生有滅;了解事實真相的人知道,一切法本來不生,所以它也不滅。你看六祖證道的時候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。我們把這些境界相看錯了,所以佛說我們六道眾生知見不正,那是邪知邪見,不是正知正見。什麼人才正知正見?最低的程度他是阿羅漢,所以阿羅漢才叫正覺。不是阿羅漢,也是聰明絕頂,你不能說他不覺悟,在佛法裡面稱為邪覺,不是正覺。為什麼?世間聰明絕頂的人,大科學家、大哲學家,他執著沒放下,所以他那個聰明智慧就稱為世智辯聰,世間的聰明智慧,不是真智慧。放下執著,佛說真智慧,但是他妄想分別沒放下,也算是真智慧,阿羅漢的智慧、辟支佛的智慧。阿羅漢跟辟支佛執著放下了,阿羅漢放下執著還有習氣,辟支佛習氣沒有了,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。 這是說明,你一定要知道唯一如來藏心。如來就是法性,藏是藏在這個裡面,心是什麼?心就是起心動念。自性迷了叫如來藏,所以如來藏裡頭有迷有悟,如來藏是帶了一分迷。如果不帶迷就不叫如來藏,就叫法性、叫佛性。迷了,這才有緣起。第一個緣起就是動念頭,一念不覺,這是第一個緣起。那個一念不覺也不是真的,為什麼?真的是永遠存在,不會消失的;他這一念不覺,馬上就消失,消失就沒有了,他第二念又起來了。就像我們玩萬花筒,我們在轉動,它裡面不斷在變化。為什麼會變化?你轉動不停,所以它境界相不滅。但是境界相是千變萬化,你哪天不動它,不動它就沒有了,這境界相就沒有了。如果念念是一個念,沒有第二念,好像這個境界相常住。像我們看萬花筒,我們不動它,裡面那個境界相它也不動,但是它有,它不是沒有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念頭是一個念頭。如果無念,無念就等於這萬花筒也沒有了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回過頭來想想自己

回過頭來想想自己
那你要懂得,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,古人講的話一點都不錯,我們遇到障礙不能怪人家,你怪別人,你自己這個路永遠走不通。應該怎麼樣?反求諸己。行有不得,行不通的時候,回過頭來反省。問題不在外面,如果說問題都在外面,你永遠走不通。走不通的時候,問題都在自己,認真反省改過就通了,暢通無阻。所以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不能有與人對立的念頭,這個很糟糕。那個某個人對我不好,看到我就像冤家債主,就討厭,就不喜歡,有沒有這個事情?有。為什麼會有?前世的緣,不善的緣。遇到之後怎麼樣?不逃避,這是好機會,要把它化解,他愈是嫌棄我,我愈是尊敬他;他毀謗我、侮辱我、羞辱我,我能夠忍受。我遵守佛菩薩的教誨,他有不善,我絕不批評;他有一點點小善,我讚揚他。時間久了,就被你和融了。這個人嫌棄我,我更嫌棄他,那好了,那就鬧對立了。這個對立不能學道,不但成不了佛,羅漢都成不了。哪個阿羅漢兩個對立?沒有;菩薩不和?找不到。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,不在外,在內。我們學佛就學這個,決定不跟任何人對立。這個我們講了多少年,他跟我對立,我永遠不跟他對立。對一切人如是,對一切事亦如是,對天地萬物亦如是。為什麼?唯心所現故。 萬法平等,沒有高下。無高下當中,這裡頭有迷悟不同,悟了,沒事;迷了,有事。我們如何對待迷而不覺的人?對迷而不覺的,要恭敬、要禮敬、要稱讚。你看禮敬是諸佛,凡是說到佛,從相上講的;稱讚,講如來,這就有差別。禮敬,不分這個人是善人、是惡人,好人、壞人不分,平等的禮敬,真誠的禮敬。而讚歎有差別,這個人言行善,讚歎;不善,不讚歎,決定沒有毀謗、沒有批評。時間久的時候,他慢慢會覺悟,我做了很多不善,你看人家原諒我,一話一句都不提,做一點小小的好事,他都讚歎我。久而久之,他會被感化,這叫菩薩度眾生。所以要有耐心,要有長時間,不是短時間,那個毛病習氣都能改掉的。 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自己的毛病習氣也多,看到別人不善之處,菩薩怎麼樣?立刻反省,懺除業障。天天懺悔,天天要找自己的過失,要改自己的過失,這是菩薩;凡夫不知道,凡夫只看到別人過失,看不到自己過失。菩薩能看見嗎?菩薩也看不見。看不見,我怎麼看?看別人的過失容易,看到別人的過失,回過頭來想想自己,我有沒有?我覺得他這個不好,那我就要改。所以那個造作不善的人,在一個真正學佛人的心目當中,他不是真的不善,他是裝了個樣子來教我的,他是菩薩示現。是不是真的菩薩示現?你要作如是想,他就真的是菩薩示現。為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,道理在這裡,這是真理!你能把所有一切的善人、惡人都看作菩薩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佛菩薩變現給我看來度我的,我現在墮落在其中,我如何能出離?你這個念頭一轉,你出離就很快;你要是不懂得,你迷在這裡面,那你的出期就難了,不曉得到哪一劫你才能出頭。 所以你真的懂得唯心所現,你才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己什麼關係,一體。受到極大的傷害也若無其事,我講經時候常常說,為什麼?這個毛病我常常發生,不小心牙齒咬到舌頭,舌頭咬破流血了,牙齒跟舌頭一體,舌頭還能抗議嗎?還能報復把牙齒拔掉嗎?不可能!那你要想,所有一切傷害的人,我是舌頭,他是牙齒,他傷害我,我報復他嗎?縱然從因果上講,過去我傷害他,今天他傷害我,我已經覺悟了,我沒有再報復,也沒有怨恨了,這個結就化解了,就沒有了。如果是無意的,他來傷害我,我不記仇,我也不報復,也沒事了,你說多好! 也許說「你這樣做人,你在這個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,人人都欺負你,人善眾人欺」,這些話不順道理。好人沒有人不尊重的,好人決定不會受人欺負的。又何況古人教我們一句話,「吃虧是福」,真的,不是假的,眼前吃虧,後福無窮。這個例子太多了,史書上的記載不勝枚舉。我們自己在一生當中隨順經典、老師的教誨,我們能依教奉行,是遇到許許多多挫折,也是處處都吃虧忍讓,怎麼樣?好像前途愈來愈光明,愈來愈殊勝。真的,吃大虧就有大福報現前,吃小虧小福報現前,那為什麼不吃虧?為什麼要跟人爭?爭,未必能得到;不爭,現成的,總要明白這個道理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這星球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

doi0012 這星球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
第二個,「法無定性故。諸法為如來藏心之緣起法,原無一定之自性,故有彼此和融之理」。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的,這就是如來藏心緣起所現的。所現這一切法,法沒有定性,一切法沒有自性,這個性是講性質。什麼是它自性?這個自性就是,緣起就是自性。譬如我們講一本書,書有沒有自性?我們讀的這個經本,這本書,書是從哪裡來的?書是這麼多張的紙把它訂在一起,這叫做書;如果一張一張拆開了,那就叫紙,就不叫書。書沒有自性,自性叫自體,它沒有自性。這一張一張紙有沒有自性?紙也沒有自性。這個我們知道,紙從哪裡來的?這一張紙,是許許多多纖維我們把它壓縮成這麼一張,我們叫它做紙。這纖維有沒有自性?那你再一分析就變成分子,分子再一分析就變成原子,原子再一分析變成電子、粒子。所以你分到最後,所有這一切物質都沒自性,沒有一定的自性。到最後不能分了,現在稱之為基本粒子,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極微之微,這是微塵,極微之微,再不能分了。為什麼?再分就沒有了。 現在科學家發現,物質是假的,物質是什麼?物質是能量在比較濃的時候,它出現這個物質現象。可是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。這個現象被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,也許是高深的數學推算出來的。這個現象是什麼?這個現象就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物質。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基本物質,我們講組合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,才搞得這麼多花樣出來,沒自性。它們的排列、組合都有程序,它不亂,這是法性,這是性德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我們現在人稱為神祕的境界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你看小鳥麻雀,小鳥,鳥生的一顆蛋,那個蛋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,也只有那麼大,為什麼孵出來變成一隻小鳥?沒有孵出來的時候,你把蛋打開,一無所有;孵出來之後,這個小鳥外面眼耳鼻舌身,裡面五臟俱全,牠怎麼這麼有秩序?這是什麼?這法爾如是。所以那一個蛋,沒有變成鳥的時候,它已經具足了。就是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那個蛋裡頭就具足,有秩序,一點都不亂。再小,小到一粒微塵,這佛經上說的,科學家還沒講到,一粒微塵裡頭有世界,世界有秩序,絕不會作亂的。世界像什麼樣子?現在我們懂得,天文學家在觀察,告訴我們,無量的星球(這星球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),在太空當中運行的時候,它真的有軌道。幾個星球環繞著一個中心,很有秩序的在那裡運轉,這一個星系又圍繞著另外一個大的星系在運轉,大的星系還繞著更大的星系在運轉,這是道,它的運作規律那是德。 所以古人真是了不起,我們說印度,這古人,我們知道他們都有很深的定功;我們中國五千年前的老祖宗,我相信他們心地清淨,他們也有相當的定功。因為禪定就是清淨心,可以突破空間維次,可以看到諸法實相。所以告訴我們生活的規律,工作規律,待人接物一些儀規,它符合道,它隨順道,這個大道,這叫德。所以人在這個世間幾十年,他幸福,他快樂,他美滿,他健康長壽,他不遭災難,不是沒有道理。現在災難變成這麼多,為什麼?人不順道德,違背道德,那災難就來了。所以有人說大自然要展開報復人類了,這個話說得不過分。我們能夠明白道德,就會知道跟大自然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那什麼災難都沒有。所有一切災難,現在我們很明瞭,都是不善的意念造成的。所以化解災難不難,那不是科學技術能解決的,把念頭轉了就行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天災人禍都化解了。《華嚴》這一段意思,玄門無礙,跟我們講原理。所以一切法沒有自性。如果一切法,每一個物,都有自己的特性,那就很難了。沒有自性,無自性。既然無自性,彼此當然有和融之理。總的來說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所以才能夠和融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

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四一卷) 2009/2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12-17-2041 ★請上網看全文★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十住品第十五」,經文第一句: 【爾時法慧菩薩。承佛威力。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。】 這是這一品經裡面清涼大師判作七分,就是七大段,這是第一大段,叫三昧分。我們從《華嚴經》一直聽下來,這樣的句子、章法我們都很熟悉,不陌生。『爾時』,這是「須彌山頂偈讚品」結束之後,這就入了正宗,在這個時候,前面兩品是讚歎、介紹,意思顯示這一品經文的殊勝、重要性。『法慧菩薩』是初住菩薩的通號,證得初住位,他的德號就叫「法慧」,同名法慧。所以它不是專指一個人,它是指這個位次的。爾後每個位次代表的意思都相同,我們自己修行如果證得初住位,名號也叫法慧菩薩。我們中國人的習慣,上面要冠個名字,某某法慧菩薩,加個名號;如果不指,法慧菩薩是通名。『承佛威力』,這句話我們念得很多,往後還有很多句都相同,這句話我們就很熟悉。凡是佛在經典上多數重複的,那就特別重要,而往往這些小事情,我們一般講這小節,禮節裡面是小小的禮節,都被我們疏忽,殊不知小小禮節比什麼都重要。我們修行證果,即使世間法裡頭處事待人接物,凡是有大成就的人,成大功、立大業,對於小小節都非常尊重,不敢疏忽。這裡頭有很深的用意在裡頭,就是賢首大師《還源觀》四德裡頭的第二條「威儀有則」。要為世間人做個好樣子,所謂是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你的行為可以做世間一切眾生的好樣子。在哪裡做?就是小節、細節。這些小節、細節,《弟子規》裡面講得很圓滿,這是應該要重視的,不能不重視。 法慧菩薩為我們說十住經,也就是說在十住這一會裡面,他首先來給我們做報告。他的態度非常謙虛,不敢說我自己修行不錯,現在你看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,離開十法界,我證得初住位,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住在一起,佛的實報莊嚴土。有這種念頭、有這種言語,諸位細心想想看,還是驕慢,這是三重障裡面的傲慢,三重障是傲慢、嫉妒、貪欲,他還帶這個習氣。菩薩做給我們看的,他不說他自己有能力,能在這個地方做報告是得佛力加持,不是自己有能力,把這個功德推給佛。這是教導我們,我們無論有一點小成就總以為是自己有的,縱然是師長教的也不承認,認為自己成就已經超出老師。縱然真的超出老師,對老師的恩德還是念念不忘,這個人厚道,這才能教化眾生。所以這裡含義很深。前面經文我們看到有普觀大眾,這個地方沒有,這個地方只有「承佛威力」。承佛威力什麼?因為他自己得三昧,你看自己證入三昧還是承佛威力。這是不是真的?他說得不假,如果沒有佛陀長時間的教誨,你怎麼能入得了三昧?所以,自己證得無論是哪一種果位,都要有感恩心,有謙虛、恭敬、感恩,這是菩薩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。 我們先說三昧,三昧是梵語,古印度話,它的意思叫正受,受是享受,正是正常,也就是三昧的意思是正常的享受;換句話說,我們這些眾生的享受是不正常的。六道眾生的享受,佛在經教裡面常講,把它分成五大類,身有苦受、有樂受,分這兩大類;心也有兩大類,有歡喜、有憂慮,有喜、有憂;另外一種,身沒有苦樂,心也沒有憂喜,這個境界不錯,這種境界叫捨受,不是三昧。捨受跟三昧非常相似,為什麼不稱三昧稱為捨受?三昧得到之後就永遠得到,不會退失的,那才叫三昧,才叫正常享受。捨受你得到的時間很短暫,那個境界很快的就會失掉,失掉的時候又有苦樂憂喜,所以它不叫做正受,叫捨受。佛講這五種受分配在六道,六道眾生統統都有。我們人道有時候心沒有憂喜,身也沒有苦樂,但是時間不長,很短暫。境界一現前,受了一點刺激,苦樂憂喜又出來了。順境有樂受、有喜受,逆境有苦受、有憂受,不苦不樂的這個境界在哪裡?在色界天、在無色界天。我們知道,色界跟無色界他們所修的是四禪八定,我們前面學得很多,這種常識我們也都相當清楚。四禪八定裡面,差不多是時間跟空間維次都突破,有這種能力。古印度,不但婆羅門教重視修定,幾乎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學派都重視修定。這在三千年前,印度當時他們的宗教、學術,確實不是這個世界上其他地區能夠跟它相比的。縱然得到第八定,這是最高的,非想非非想處天,壽命八萬大劫,夠長了。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算一個大劫,這個世界成住壞空,成住壞空八萬次,你看他定功多深,就是他壽命多長。可是八萬大劫到了,他定功就失掉,一失掉之後苦樂憂喜又現前。所以他還是捨受,不是正受。 捨受變成正受必須再提升一層,楞嚴會上講的第九定,說明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,世間禪定是捨受,不是正受。到第九定就超越六道輪迴,才算是正受,證得阿羅漢果,決定不會再退轉到六道,這叫正受。可是阿羅漢實在講也很慈悲,回小向大,他有能力跟六道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。過去在六道修的,六道裡的親朋好友、冤親債主多的是,這些人跟他有緣,有緣就必然有感,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應。所以阿羅漢也有應化身,在六道裡面教化眾生,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六道苦!用什麼方法幫助他離苦得樂?這些基本的常識我們學佛必須要記得很清楚,離苦得樂最低的層次是斷惡修善,以世尊所說的《十善業道》為標準,能夠斷十惡、修十善你就能離苦,六道裡面苦的是三惡道,你才能夠得到天人之樂。 在大乘教裡,像智者大師跟我們細說十法界,他將十法界每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。譬如我們人法界,我們一般講人道,人法界,人法界修養功夫很好,有相似佛的生活,那就叫人間的佛法界;有相似的菩薩,那就是人間的菩薩法界。每一界裡面的十法界,十法界就變成一百個法界,叫百界千如。智者大師教我們用這個方法來看宇宙人生、來看諸法實相。佛的法界,所以佛常說,說得很明顯,我們不難懂,那是對我們說的,恆順眾生說的,佛法界第一個條件是什麼?平等,平等心是佛,真的平等。我們現在在《華嚴》裡學了這麼多,了解了,真平等,為什麼?他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起心不動念才是真平等。六根,眼見色、耳聞聲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,這是佛法界。不起心不動念是三昧,那是什麼三昧?那是自性三昧,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,第四句所講的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那是自性本定,只要你放下,它就現前,真平等。像前面李長者舉的比喻,一滴水進入到大海,它就平等了,跟大海水融成一片,再也分不出哪是江水、哪是河水、哪是海水,分不出。那就入了佛的境界,法慧菩薩入了這個境界。入了這個境界,這裡沒有稱法慧如來,沒有稱法慧佛,稱法慧菩薩,這個意思前面說過,他還有無始無明的餘習沒斷。把這個習氣輕重分為四十一個等級,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四十一品無始無明習氣,這都是我們應當要清楚、要明瞭的。這個習氣少了一分,級別就提升一層,其實它裡頭沒有階級、沒有等級的,平等境界哪來的等級?這種等級的說法都是屬於抽象的概念,沒有事實,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。 我們曉得人間有佛,用平等心,不分別、不執著,實在講分別執著很淡薄,用平等心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這個人就是人間的相似佛,他跟佛差不多。菩薩心是六度心,念念不離六波羅蜜,喜歡布施、喜歡持戒。喜歡布施是能捨、肯幫助人,見到人有困難、有需要,他一個都不空過,總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他。他能捨財,能捨法,捨法叫肯教人;能捨無畏,別人有困難、有痛苦,他真的幫助他解決,我們世間講好人,熱心的人士。這種人是人間的菩薩,他的心行跟菩薩很接近,是智者大師所講的人間的菩薩法界。緣覺法界是辟支佛,這人很聰明,修學十二因緣就能幫助他看破放下,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看輕了,也就是淡化了,人間的辟支佛。阿羅漢稱為聲聞,那就是歡喜佛法,依教奉行,出家是個好修行人,給出家人做個好榜樣,在家是個好居士。在佛門裡面,出家稱法師,出家是善師,在家稱高士,高僧、高士,這是人間的聲聞。我們這麼一說諸位就曉得,天人,天人修上品十善、四無量心。十善業道他真做到,做得很好,四無量心,他的心量大,四種就是慈悲喜捨。他有慈心,歡喜幫助別人得樂;他有悲心,歡喜幫助別人離苦,離苦是悲心,得樂是慈心;他能夠常生歡喜心,常常能夠捨,真能放下,人間的天人。 人道是五戒倫常心,在我們中國傳統裡面講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八德,他都能夠奉行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違越這個範圍,他是人中之人,為什麼?肯定不墮三惡道。這一點要注意。如果我們起心動念違背倫常八德,倫常是關係,關係搞壞了,起心動念違背了道德,這一生得人身,來生就得不到人身,這個不可以不知道。《十善業道經》這個經不長,從前我們學習用的經本字不大,三號字排印,只有四張紙,八頁。世尊居然在前後兩次苦口婆心的叮嚀我們,十善是人天法,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根本;換句話說,沒有十善,我們人這個資格就失掉,就不像人了,你來生怎麼能得人身?人不能不懂得倫理道德,倫理講人與人的關係,父子、夫婦、君臣、兄弟、朋友,這個關係是自然形成的,不是人為,凡是自然形成的則稱之為道。隨順自然的法則來處理,譬如父慈子孝,孝跟慈就是德,君仁臣忠,仁跟忠就是德,夫義婦聽,聽跟義就是德,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德。展開來就叫八德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。我們都能做到,念茲在茲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不違背,這個人是人中的人道,決定不失人身。如果違背倫理道德,來生人身得不到。 下面下三道是什麼?餓鬼、畜生、地獄。我們要想一想,三惡道的業因相同,都是貪瞋痴慢還有懷疑,貪瞋痴慢疑。疑什麼?懷疑道德,懷疑聖人,懷疑聖人的教誨,懷疑聖人所講的性德,他不願意遵守。表現出來,起心動念都跟貪瞋痴慢疑相應,這五個叫根本煩惱,哪一個重的就是那一道第一個業因。貪心重的,餓鬼道;瞋恚心重的,傲慢、嫉妒都是屬於瞋恚,瞋恚的行為,地獄道;愚痴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,自以為是,這是愚痴,畜生道。這個裡面,好勝的心強、嫉妒心重,它裡頭起了變化,鬼道裡頭有、人道裡頭有、畜生道裡頭有,變成什麼?變成阿修羅、變成羅剎,變成魔道去了。這是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的人道裡面的十法界。 我們現前是個人,如果我們把倫理道德統統都丟掉,貪瞋痴慢疑很嚴重,那想想我們現在在人道帶著是什麼習氣,我們走的道路是向哪個方向,這不能不知道。真正明瞭之後,古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回頭是岸,我們一口氣還沒斷,回頭還來得及。真正修行人要記住六祖能大師在《壇經》上的一句話,「不見世間過」。常常把世間的過失,世間過失最重要的是世間人,把別人的過失牢牢的記在自己的心頭,這個就錯了。錯在什麼地方?我們的心本來是善的,叫良心,良善的,把我們的良心、善心去收藏別人的一些罪孽罪惡;他沒有過失,我們自己有了過失,我們把他的過失拿到我心裡來,這叫大錯特錯。你看看普賢菩薩在《華嚴經》上怎麼教我們?跟《壇經》上講的一樣,若真修道人,不記他人過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我們常說,前面四個完全是自修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第一個是禮敬,禮敬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平等的禮敬,修什麼?學自己的謙虛,實在應該講是謙卑,謙卑是自己的性德。你看,法慧菩薩在此地不是承佛威神嗎?不說自己有能力,這是謙卑。對任何人都謙卑,對造作五逆十惡的人還是謙卑,還是對他有禮。這個一般人做不到,佛菩薩能做到,謙卑有禮。對造作五逆十惡的人都謙卑,對於做好事的人他怎麼會不恭敬?當然之理。這個日常生活當中的表現或者是表演用意很深,那都是在做樣子給社會大眾看,教導社會大眾對人要謙卑、要尊重。人人都對人謙卑尊重,這個世界不就祥和了嗎?災難不就化解了嗎?你看這個用意多深,你這種行為不就救了社會、不就救了世界嗎?這叫積功累德,這叫做真正的好事。存的心就是感化人,人沒有不能感化的,不能感化,《 不能說他很頑固、他的業障很重,這樣想法就錯了 >;要回過頭來想自己,我的德行不夠、我做得不夠好。堯舜之所以能夠感動人,《 祕訣就在這裡,處處反求自己,不去責備別人。》 普賢菩薩十願的第二條教我們「稱讚如來」,這個如來是性德。什麼是性德?仁義禮智信是性德,孝悌忠信是性德,禮義廉恥是性德,仁愛和平是性德。菩薩教導我們,凡是合於性德的讚歎,不合於性德的不讚歎就是了。你看他對於讚歎跟禮敬不一樣,禮敬是一點分別都沒有,讚歎有分別。你說的話是好話,做的事是好事,讚歎你;你說話、做事是違背德行的,不讚歎,不說,不把它放在心上,也不把它放在口上。我們中國古人常教人叫隱惡揚善,別人的不是不提,別人的好事我們來宣揚讚歎,讓整個社會形成一個風氣,大家喜歡善,不喜歡惡,用意深!不在自己,不在自己一家,在整個社會、整個國家、整個世界,我們自己對於家庭、社會、族群、世界,念念要有責任感,我不能不負責任,不能把社會引導負面,那我們就有罪。念念當中我們起心動念都想到,我這個念頭、這句話、這個行為,對整個世界安全有沒有負面作用?如果有負面作用那就不可以做,這個念頭不能起,這話不能說,這個事也不能幹,這就對了。 菩薩第三句教給我們「廣修供養」。現代人念念不忘的是什麼?發財,現在人念念不忘的是發財,一心一意怎麼樣想去賺錢。佛告訴我們,常行布施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你心目當中就想這三樣東西,這三樣東西怎麼來?廣修供養就來了,而且來的非常殊勝。大聖大賢、諸佛菩薩教導我們生財有大道。反過來就是吝嗇,吝財的人,自己有財富不肯布施,來世得貧窮果報;吝法的人,不肯教別人,教別人自己也得留一手,來生得愚痴果報;見到別人有苦難,不能援助,將來自己要受苦難,沒人幫助你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這些大道理不能不懂。因果與我們俱生而來,可以說是宇宙出現那一天因果就存在了,這個我們在《還源觀》裡面看得很清楚。一念不覺那是因,依報、正報現前那不就是果嗎?從一體起二用,這就曉得因果從哪裡來的,一點都不假。年輕人心浮氣躁,你給他講,耳邊風,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

doe0032 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,捨不得放下
第三,「緣起相由故。緣起之法,不得單獨保體,必為相由而僅成體者,故隨而有可和融之理」。凡是緣起之法,實在講哪一法不是緣起?最初一念不覺,那個一念就是緣起,最初的緣起。佛法裡面稱為無始無明,無始,沒有開始,就是當下一念,沒有開始,這講最初的緣起。這一念怎麼?一念十法界頓現,一念頓現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如果一覺悟了,覺悟是一念頓息,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,那個一念就斷掉了。一念斷掉是什麼?一念斷掉是自性現前。那個境界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本自清淨」,你證得了,「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,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就是!一念頓證。迷悟都在一念,一念起,迷了;一念放下,悟了,都在一念。知道是一切法因緣所生,《中觀論》裡面講得好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。 那我們想想,哪一法不是因緣生的?佛說「法界無量緣起,相由而生」。這個緣,用現在的話講,條件,不是單純的,無量無邊的條件形成這個世間。可是無量無邊的這些條件,好像有人在操縱一樣,為什麼?它不亂。所以一般人不了解,以為什麼?一定有個人在操縱,這個人是神。神究竟在哪裡,沒有人見過。佛法說這是法性,是性德,這個說法說得好。佛不說自然,你看在《楞嚴經》上,《楞嚴經》上佛說「非因緣非自然,非和合非不和合」,總結是什麼?妙真如性,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這裡頭真相唯證方知,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,說不出來。你也不能去想,為什麼?你一想,那個想就是妄想。妄想見不到事實真相,必須把妄想放下,事實真相就在面前,你妄想怎麼行?起心動念就是妄想。 所以凡夫永遠不能了解諸法實相。不但凡夫不了解,阿羅漢也不了解,菩薩也不了解。為什麼?妄想沒斷,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還會起心動念,雖然沒有分別執著,高明,菩薩,菩薩沒有分別執著,有起心動念;阿羅漢沒有執著,他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由此可知,我們真的明白了,佛給我們做印證,我們相信他的話不是假的,他不是妄語,「你本來是佛」,這佛說的。他本來是佛,你們大家都是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;換句話說,你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現在隱了,顯不出來,隱了。為什麼隱?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透不出來。所以在六道裡面,妄想分別執著薄一點的人顯得聰明,妄想分別執著厚一點的人顯得笨拙、愚痴,就是這樣的。好像是濃雲密布把太陽遮住了,雲彩厚的地方就顯得很暗,雲彩薄一點的地方顯得比較亮,沒有見到陽光。陽光好比自性,什麼時候雲彩都散了,沒有雲彩了,太陽你看到了,叫見到自性。我們現在有三重雲彩遮蓋住,無明是一重,分別是一重,執著又是一重,三重,不就是這樣的嗎?現在我們知道雲彩確實一重一重,我們坐飛機去看的時候,上面還是雲層,再飛上去還有。我們被這個東西遮蓋住,而這些東西本來沒有,自性裡頭沒有,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這些東西是屬於不相應行法,不是事實,它不是心法,它也不是色法,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你有這個東西存在,它就產生障礙,障礙你的智慧,障礙你的德能,障礙你的相好,相好就是福報,全被障礙住了。 佛教給我們修行修什麼?就是要把這個東西淘汰掉。可是淘汰,用久了,用成習慣了,跟它有感情了,捨不得離開它。所以佛不辭辛勞,為我們天天解說這些事實真相,就是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我們解釋說明事實真相。為什麼?你真的聽懂了,搞清楚了,不用叫你放下,你自然放下了。你才曉得生生世世咱們受這個害了,這個禍根是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,叫妄想。妄想不是想東想西,想東想西那是什麼?那是分別執著,那粗了。妄想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就是起心動念。這個心念頭一動,分別就起來;分別起來,執著就起來了,速度非常之快,好像在一念當中它就完成。我們要把它消除,要把它去掉,真的只有上上根人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、像惠能大師,那行,一下就放掉,說放就放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一般人不行,剛才講,在六道裡頭打滾,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,捨不得放下,那只能慢慢來。所以佛教我們先看破,看破是了解,真的了解透徹,自然放下。像我們,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擁有的財富,財富從哪來的?我們不講自性,講自性是人人平等。自性裡面被迷了,不起作用。現前的,現前財富從哪來的?過去生中修財布施得來的。你布施得多,這一生多,自然來,你不想,它也來;想,它也來,無論幹哪一行,它都來,你命裡有。你命裡沒有的時候,用什麼方法都得不到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 捨不得放下 第三,「緣起相由故。緣起之法,不得單獨保體,必為相由而僅成體者,故隨而有可和融之理」。凡是緣起之法,實在講哪一法不是緣起?最初一念不覺,那個一念就是緣起,最初的緣起。佛法裡面稱為無始無明,無始,沒有開始,就是當下一念,沒有開始,這講最初的緣起。這一念怎麼?一念十法界頓現,一念頓現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如果一覺悟了,覺悟是一念頓息,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,那個一念就斷掉了。一念斷掉是什麼?一念斷掉是自性現前。那個境界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本自清淨」,你證得了,「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,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就是!一念頓證。迷悟都在一念,一念起,迷了;一念放下,悟了,都在一念。知道是一切法因緣所生,《中觀論》裡面講得好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。 那我們想想,哪一法不是因緣生的?佛說「法界無量緣起,相由而生」。這個緣,用現在的話講,條件,不是單純的,無量無邊的條件形成這個世間。可是無量無邊的這些條件,好像有人在操縱一樣,為什麼?它不亂。所以一般人不了解,以為什麼?一定有個人在操縱,這個人是神。神究竟在哪裡,沒有人見過。佛法說這是法性,是性德,這個說法說得好。佛不說自然,你看在《楞嚴經》上,《楞嚴經》上佛說「非因緣非自然,非和合非不和合」,總結是什麼?妙真如性,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這裡頭真相唯證方知,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,說不出來。你也不能去想,為什麼?你一想,那個想就是妄想。妄想見不到事實真相,必須把妄想放下,事實真相就在面前,你妄想怎麼行?起心動念就是妄想。 所以凡夫永遠不能了解諸法實相。不但凡夫不了解,阿羅漢也不了解,菩薩也不了解。為什麼?妄想沒斷,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還會起心動念,雖然沒有分別執著,高明,菩薩,菩薩沒有分別執著,有起心動念;阿羅漢沒有執著,他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由此可知,我們真的明白了,佛給我們做印證,我們相信他的話不是假的,他不是妄語,「你本來是佛」,這佛說的。他本來是佛,你們大家都是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;換句話說,你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現在隱了,顯不出來,隱了。為什麼隱?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透不出來。所以在六道裡面,妄想分別執著薄一點的人顯得聰明,妄想分別執著厚一點的人顯得笨拙、愚痴,就是這樣的。好像是濃雲密布把太陽遮住了,雲彩厚的地方就顯得很暗,雲彩薄一點的地方顯得比較亮,沒有見到陽光。陽光好比自性,什麼時候雲彩都散了,沒有雲彩了,太陽你看到了,叫見到自性。我們現在有三重雲彩遮蓋住,無明是一重,分別是一重,執著又是一重,三重,不就是這樣的嗎?現在我們知道雲彩確實一重一重,我們坐飛機去看的時候,上面還是雲層,再飛上去還有。我們被這個東西遮蓋住,而這些東西本來沒有,自性裡頭沒有,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這些東西是屬於不相應行法,不是事實,它不是心法,它也不是色法,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你有這個東西存在,它就產生障礙,障礙你的智慧,障礙你的德能,障礙你的相好,相好就是福報,全被障礙住了。 佛教給我們修行修什麼?就是要把這個東西淘汰掉。可是淘汰,用久了,用成習慣了,跟它有感情了,捨不得離開它。所以佛不辭辛勞,為我們天天解說這些事實真相,就是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我們解釋說明事實真相。為什麼?你真的聽懂了,搞清楚了,不用叫你放下,你自然放下了。你才曉得生生世世咱們受這個害了,這個禍根是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,叫妄想。妄想不是想東想西,想東想西那是什麼?那是分別執著,那粗了。妄想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就是起心動念。這個心念頭一動,分別就起來;分別起來,執著就起來了,速度非常之快,好像在一念當中它就完成。我們要把它消除,要把它去掉,真的只有上上根人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、像惠能大師,那行,一下就放掉,說放就放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一般人不行,剛才講,在六道裡頭打滾,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,捨不得放下,那只能慢慢來。所以佛教我們先看破,看破是了解,真的了解透徹,自然放下。像我們,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擁有的財富,財富從哪來的?我們不講自性,講自性是人人平等。自性裡面被迷了,不起作用。現前的,現前財富從哪來的?過去生中修財布施得來的。你布施得多,這一生多,自然來,你不想,它也來;想,它也來,無論幹哪一行,它都來,你命裡有。你命裡沒有的時候,用什麼方法都得不到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中國古人常教人叫隱惡揚善

中國古人常教人叫隱惡揚善  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四一卷) 2009/2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12-17-2041 ★請上網看全文★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十住品第十五」,經文第一句: 【爾時法慧菩薩。承佛威力。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。】 這是這一品經裡面清涼大師判作七分,就是七大段,這是第一大段,叫三昧分。我們從《華嚴經》一直聽下來,這樣的句子、章法我們都很熟悉,不陌生。『爾時』,這是「須彌山頂偈讚品」結束之後,這就入了正宗,在這個時候,前面兩品是讚歎、介紹,意思顯示這一品經文的殊勝、重要性。『法慧菩薩』是初住菩薩的通號,證得初住位,他的德號就叫「法慧」,同名法慧。所以它不是專指一個人,它是指這個位次的。爾後每個位次代表的意思都相同,我們自己修行如果證得初住位,名號也叫法慧菩薩。我們中國人的習慣,上面要冠個名字,某某法慧菩薩,加個名號;如果不指,法慧菩薩是通名。『承佛威力』,這句話我們念得很多,往後還有很多句都相同,這句話我們就很熟悉。凡是佛在經典上多數重複的,那就特別重要,而往往這些小事情,我們一般講這小節,禮節裡面是小小的禮節,都被我們疏忽,殊不知小小禮節比什麼都重要。我們修行證果,即使世間法裡頭處事待人接物,凡是有大成就的人,成大功、立大業,對於小小節都非常尊重,不敢疏忽。這裡頭有很深的用意在裡頭,就是賢首大師《還源觀》四德裡頭的第二條「威儀有則」。要為世間人做個好樣子,所謂是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你的行為可以做世間一切眾生的好樣子。在哪裡做?就是小節、細節。這些小節、細節,《弟子規》裡面講得很圓滿,這是應該要重視的,不能不重視。 法慧菩薩為我們說十住經,也就是說在十住這一會裡面,他首先來給我們做報告。他的態度非常謙虛,不敢說我自己修行不錯,現在你看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,離開十法界,我證得初住位,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住在一起,佛的實報莊嚴土。有這種念頭、有這種言語,諸位細心想想看,還是驕慢,這是三重障裡面的傲慢,三重障是傲慢、嫉妒、貪欲,他還帶這個習氣。菩薩做給我們看的,他不說他自己有能力,能在這個地方做報告是得佛力加持,不是自己有能力,把這個功德推給佛。這是教導我們,我們無論有一點小成就總以為是自己有的,縱然是師長教的也不承認,認為自己成就已經超出老師。縱然真的超出老師,對老師的恩德還是念念不忘,這個人厚道,這才能教化眾生。所以這裡含義很深。前面經文我們看到有普觀大眾,這個地方沒有,這個地方只有「承佛威力」。承佛威力什麼?因為他自己得三昧,你看自己證入三昧還是承佛威力。這是不是真的?他說得不假,如果沒有佛陀長時間的教誨,你怎麼能入得了三昧?所以,自己證得無論是哪一種果位,都要有感恩心,有謙虛、恭敬、感恩,這是菩薩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。 我們先說三昧,三昧是梵語,古印度話,它的意思叫正受,受是享受,正是正常,也就是三昧的意思是正常的享受;換句話說,我們這些眾生的享受是不正常的。六道眾生的享受,佛在經教裡面常講,把它分成五大類,身有苦受、有樂受,分這兩大類;心也有兩大類,有歡喜、有憂慮,有喜、有憂;另外一種,身沒有苦樂,心也沒有憂喜,這個境界不錯,這種境界叫捨受,不是三昧。捨受跟三昧非常相似,為什麼不稱三昧稱為捨受?三昧得到之後就永遠得到,不會退失的,那才叫三昧,才叫正常享受。捨受你得到的時間很短暫,那個境界很快的就會失掉,失掉的時候又有苦樂憂喜,所以它不叫做正受,叫捨受。佛講這五種受分配在六道,六道眾生統統都有。我們人道有時候心沒有憂喜,身也沒有苦樂,但是時間不長,很短暫。境界一現前,受了一點刺激,苦樂憂喜又出來了。順境有樂受、有喜受,逆境有苦受、有憂受,不苦不樂的這個境界在哪裡?在色界天、在無色界天。我們知道,色界跟無色界他們所修的是四禪八定,我們前面學得很多,這種常識我們也都相當清楚。四禪八定裡面,差不多是時間跟空間維次都突破,有這種能力。古印度,不但婆羅門教重視修定,幾乎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學派都重視修定。這在三千年前,印度當時他們的宗教、學術,確實不是這個世界上其他地區能夠跟它相比的。縱然得到第八定,這是最高的,非想非非想處天,壽命八萬大劫,夠長了。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算一個大劫,這個世界成住壞空,成住壞空八萬次,你看他定功多深,就是他壽命多長。可是八萬大劫到了,他定功就失掉,一失掉之後苦樂憂喜又現前。所以他還是捨受,不是正受。 捨受變成正受必須再提升一層,楞嚴會上講的第九定,說明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,世間禪定是捨受,不是正受。到第九定就超越六道輪迴,才算是正受,證得阿羅漢果,決定不會再退轉到六道,這叫正受。可是阿羅漢實在講也很慈悲,回小向大,他有能力跟六道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。過去在六道修的,六道裡的親朋好友、冤親債主多的是,這些人跟他有緣,有緣就必然有感,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應。所以阿羅漢也有應化身,在六道裡面教化眾生,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六道苦!用什麼方法幫助他離苦得樂?這些基本的常識我們學佛必須要記得很清楚,離苦得樂最低的層次是斷惡修善,以世尊所說的《十善業道》為標準,能夠斷十惡、修十善你就能離苦,六道裡面苦的是三惡道,你才能夠得到天人之樂。 在大乘教裡,像智者大師跟我們細說十法界,他將十法界每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。譬如我們人法界,我們一般講人道,人法界,人法界修養功夫很好,有相似佛的生活,那就叫人間的佛法界;有相似的菩薩,那就是人間的菩薩法界。每一界裡面的十法界,十法界就變成一百個法界,叫百界千如。智者大師教我們用這個方法來看宇宙人生、來看諸法實相。佛的法界,所以佛常說,說得很明顯,我們不難懂,那是對我們說的,恆順眾生說的,佛法界第一個條件是什麼?平等,平等心是佛,真的平等。我們現在在《華嚴》裡學了這麼多,了解了,真平等,為什麼?他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起心不動念才是真平等。六根,眼見色、耳聞聲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,這是佛法界。不起心不動念是三昧,那是什麼三昧?那是自性三昧,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,第四句所講的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那是自性本定,只要你放下,它就現前,真平等。像前面李長者舉的比喻,一滴水進入到大海,它就平等了,跟大海水融成一片,再也分不出哪是江水、哪是河水、哪是海水,分不出。那就入了佛的境界,法慧菩薩入了這個境界。入了這個境界,這裡沒有稱法慧如來,沒有稱法慧佛,稱法慧菩薩,這個意思前面說過,他還有無始無明的餘習沒斷。把這個習氣輕重分為四十一個等級,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四十一品無始無明習氣,這都是我們應當要清楚、要明瞭的。這個習氣少了一分,級別就提升一層,其實它裡頭沒有階級、沒有等級的,平等境界哪來的等級?這種等級的說法都是屬於抽象的概念,沒有事實,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。 我們曉得人間有佛,用平等心,不分別、不執著,實在講分別執著很淡薄,用平等心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這個人就是人間的相似佛,他跟佛差不多。菩薩心是六度心,念念不離六波羅蜜,喜歡布施、喜歡持戒。喜歡布施是能捨、肯幫助人,見到人有困難、有需要,他一個都不空過,總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他。他能捨財,能捨法,捨法叫肯教人;能捨無畏,別人有困難、有痛苦,他真的幫助他解決,我們世間講好人,熱心的人士。這種人是人間的菩薩,他的心行跟菩薩很接近,是智者大師所講的人間的菩薩法界。緣覺法界是辟支佛,這人很聰明,修學十二因緣就能幫助他看破放下,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看輕了,也就是淡化了,人間的辟支佛。阿羅漢稱為聲聞,那就是歡喜佛法,依教奉行,出家是個好修行人,給出家人做個好榜樣,在家是個好居士。在佛門裡面,出家稱法師,出家是善師,在家稱高士,高僧、高士,這是人間的聲聞。我們這麼一說諸位就曉得,天人,天人修上品十善、四無量心。十善業道他真做到,做得很好,四無量心,他的心量大,四種就是慈悲喜捨。他有慈心,歡喜幫助別人得樂;他有悲心,歡喜幫助別人離苦,離苦是悲心,得樂是慈心;他能夠常生歡喜心,常常能夠捨,真能放下,人間的天人。 人道是五戒倫常心,在我們中國傳統裡面講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八德,他都能夠奉行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違越這個範圍,他是人中之人,為什麼?肯定不墮三惡道。這一點要注意。如果我們起心動念違背倫常八德,倫常是關係,關係搞壞了,起心動念違背了道德,這一生得人身,來生就得不到人身,這個不可以不知道。《十善業道經》這個經不長,從前我們學習用的經本字不大,三號字排印,只有四張紙,八頁。世尊居然在前後兩次苦口婆心的叮嚀我們,十善是人天法,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根本;換句話說,沒有十善,我們人這個資格就失掉,就不像人了,你來生怎麼能得人身?人不能不懂得倫理道德,倫理講人與人的關係,父子、夫婦、君臣、兄弟、朋友,這個關係是自然形成的,不是人為,凡是自然形成的則稱之為道。隨順自然的法則來處理,譬如父慈子孝,孝跟慈就是德,君仁臣忠,仁跟忠就是德,夫義婦聽,聽跟義就是德,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德。展開來就叫八德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。我們都能做到,念茲在茲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不違背,這個人是人中的人道,決定不失人身。如果違背倫理道德,來生人身得不到。 下面下三道是什麼?餓鬼、畜生、地獄。我們要想一想,三惡道的業因相同,都是貪瞋痴慢還有懷疑,貪瞋痴慢疑。疑什麼?懷疑道德,懷疑聖人,懷疑聖人的教誨,懷疑聖人所講的性德,他不願意遵守。表現出來,起心動念都跟貪瞋痴慢疑相應,這五個叫根本煩惱,哪一個重的就是那一道第一個業因。貪心重的,餓鬼道;瞋恚心重的,傲慢、嫉妒都是屬於瞋恚,瞋恚的行為,地獄道;愚痴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,自以為是,這是愚痴,畜生道。這個裡面,好勝的心強、嫉妒心重,它裡頭起了變化,鬼道裡頭有、人道裡頭有、畜生道裡頭有,變成什麼?變成阿修羅、變成羅剎,變成魔道去了。這是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的人道裡面的十法界。 我們現前是個人,如果我們把倫理道德統統都丟掉,貪瞋痴慢疑很嚴重,那想想我們現在在人道帶著是什麼習氣,我們走的道路是向哪個方向,這不能不知道。真正明瞭之後,古大德常常提醒我們回頭是岸,我們一口氣還沒斷,回頭還來得及。真正修行人要記住六祖能大師在《壇經》上的一句話,「不見世間過」。常常把世間的過失,世間過失最重要的是世間人,把別人的過失牢牢的記在自己的心頭,這個就錯了。錯在什麼地方?我們的心本來是善的,叫良心,良善的,把我們的良心、善心去收藏別人的一些罪孽罪惡;他沒有過失,我們自己有了過失,我們把他的過失拿到我心裡來,這叫大錯特錯。你看看普賢菩薩在《華嚴經》上怎麼教我們?跟《壇經》上講的一樣,若真修道人,不記他人過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我們常說,前面四個完全是自修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第一個是禮敬,禮敬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平等的禮敬,修什麼?學自己的謙虛,實在應該講是謙卑,謙卑是自己的性德。你看,法慧菩薩在此地不是承佛威神嗎?不說自己有能力,這是謙卑。對任何人都謙卑,對造作五逆十惡的人還是謙卑,還是對他有禮。這個一般人做不到,佛菩薩能做到,謙卑有禮。對造作五逆十惡的人都謙卑,對於做好事的人他怎麼會不恭敬?當然之理。這個日常生活當中的表現或者是表演用意很深,那都是在做樣子給社會大眾看,教導社會大眾對人要謙卑、要尊重。人人都對人謙卑尊重,這個世界不就祥和了嗎?災難不就化解了嗎?你看這個用意多深,你這種行為不就救了社會、不就救了世界嗎?這叫積功累德,這叫做真正的好事。存的心就是感化人,人沒有不能感化的,不能感化,《 不能說他很頑固、他的業障很重,這樣想法就錯了 >;要回過頭來想自己,我的德行不夠、我做得不夠好。堯舜之所以能夠感動人,《 祕訣就在這裡,處處反求自己,不去責備別人。》 普賢菩薩十願的第二條教我們「稱讚如來」,這個如來是性德。什麼是性德?仁義禮智信是性德,孝悌忠信是性德,禮義廉恥是性德,仁愛和平是性德。菩薩教導我們,凡是合於性德的讚歎,不合於性德的不讚歎就是了。你看他對於讚歎跟禮敬不一樣,禮敬是一點分別都沒有,讚歎有分別。你說的話是好話,做的事是好事,讚歎你;你說話、做事是違背德行的,不讚歎,不說,不把它放在心上,也不把它放在口上。我們中國古人常教人叫隱惡揚善,別人的不是不提,別人的好事我們來宣揚讚歎,讓整個社會形成一個風氣,大家喜歡善,不喜歡惡,用意深!不在自己,不在自己一家,在整個社會、整個國家、整個世界,我們自己對於家庭、社會、族群、世界,念念要有責任感,我不能不負責任,不能把社會引導負面,那我們就有罪。念念當中我們起心動念都想到,我這個念頭、這句話、這個行為,對整個世界安全有沒有負面作用?如果有負面作用那就不可以做,這個念頭不能起,這話不能說,這個事也不能幹,這就對了。 菩薩第三句教給我們「廣修供養」。現代人念念不忘的是什麼?發財,現在人念念不忘的是發財,一心一意怎麼樣想去賺錢。佛告訴我們,常行布施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你心目當中就想這三樣東西,這三樣東西怎麼來?廣修供養就來了,而且來的非常殊勝。大聖大賢、諸佛菩薩教導我們生財有大道。反過來就是吝嗇,吝財的人,自己有財富不肯布施,來世得貧窮果報;吝法的人,不肯教別人,教別人自己也得留一手,來生得愚痴果報;見到別人有苦難,不能援助,將來自己要受苦難,沒人幫助你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這些大道理不能不懂。因果與我們俱生而來,可以說是宇宙出現那一天因果就存在了,這個我們在《還源觀》裡面看得很清楚。一念不覺那是因,依報、正報現前那不就是果嗎?從一體起二用,這就曉得因果從哪裡來的,一點都不假。年輕人心浮氣躁,你給他講,耳邊風,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想爭取名聞利養

想爭取名聞利養
這是講人法界裡就具足十法界。我們雖然得人身,想想我們得這個人身現在在哪一法界,而且這個十法界還不是穩定的。我們念佛人,在念佛堂上念上一個鐘點的阿彌陀佛,這時候心很專、精神很集中、專注,你念這一句佛號沒有雜念,這一個小時你在佛法界,這一個小時你在極樂世界。它怎麼會一樣?我們現在這兩個小時在學習《華嚴經》,這是菩薩法界、這是聲聞法界。如果我們在想發財、想爭取名聞利養,很可能就變成餓鬼法界、修羅法界、羅剎法界。起心動念,境界就不一樣,所以佛常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講得很清楚,給龍王說的,這個世間眾生心想異故,所以種類無量無邊。沒有一法不是從心想生。到心什麼都不想了,那就叫三昧、就叫做正受。所以我們的受一定自己要明瞭,要肯定自己我們的受是不正常的。正常的受,我們從大乘佛法的標準上來說,最低的標準是阿羅漢,真正算是得到正受。嚴格的說,阿羅漢還不行,嚴格的說什麼人得真正正受?法慧菩薩,他得的才是真正正受。四聖法界裡面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正受,不是真正的正受,相似的正受。這是天台大師的意思。三昧我們懂了,我們再看看菩薩入的是哪一種三昧?他入的是『菩薩無量方便三昧』。「方便」,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兩個字合起來意思就是最適當的方法、最圓滿的方法、最好的方法,就叫做方便。由此可知,最好的方法沒有一定,因人不一樣、因事不一樣、因時不一樣,千變萬化,這要智慧,沒有智慧不行。像菩薩,在東方,不但是在中國,知名度最高的無過於觀世音菩薩,所謂「家家觀世音,戶戶彌陀佛」,這名氣最大的,他就具足無量方便。從什麼地方看出來?《法華經.普門品》裡面講的菩薩三十二應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這是無量方便,這是最恰當、最好的。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應以菩薩身他就現菩薩身得度。這些法身大士,從法慧以上沒有身,他的身相是隨類現身,在一真法界裡面,我們稱他作清淨法身、圓滿報身。圓滿報身,圓滿是指智慧,他有圓滿的智慧,應化在十法界是隨眾生心、應所知量,自自然然的示現。世尊為我們介紹,把菩薩的應化身分為三十二類,實際上無量無邊身,分成三十二類。後人根據佛的說法,畫一個觀世音菩薩的像,我們這邊十樓,諸位一進去就看到千手觀音,這是根據佛所講的,替觀音菩薩造個像。觀音菩薩頭頂上有三十二個面孔,代表什麼?代表三十二應。畫的時候大意了,應當要畫不同的面孔,那就對了。它有佛的面孔、有菩薩的面孔,聲聞、緣覺的面孔沒畫出來,六道裡面的面孔沒畫出來,天人的面孔、人的面孔、阿修羅的面孔、羅剎的面孔沒畫出來,畜生的面孔沒畫出來,餓鬼的面孔沒畫出來,地獄的面孔也沒畫出來,菩薩到哪一道就現哪一道的面孔。在我們人間,我們現在人間,從人種上有白種人、有黃種人、有黑種人、有紅種人,都沒有畫出來。從宗教裡面,耶穌的面孔沒有畫出來,穆罕默德的面孔沒有畫出來。統統要畫出來,讓人一看,觀世音菩薩真了不起,無量方便三昧,應該這樣畫就對了,這才顯示三十二應真正的意思。所以,這些畫畫的人沒學佛,不懂得三十二個面孔真正的用意在哪裡,它是表法的,代表他能現這麼多面孔。過年過節,這次山東年節當中有戲劇表演,他們打電話告訴我很熱鬧,邀請我去。我今年沒去參加,明年我給他出個主意,我去參加。四川不是有變臉的嗎?變臉應該怎麼樣?應該把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的臉譜,頭一搖,佛就變成耶穌,再一搖又變成穆罕默德,這個面孔現的中國人,那個面孔一變變成外國人,這個才有味道。這說明什麼?各種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膚色、不同的宗教統統是一家人,這是多元文化,這是世界大同,都應當互相謙卑、互相尊重、互相關懷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,共同來創造地球上的極樂世界。不是做不到,能做得到,首先要大家認知,有這個認知就不難做到,放下一切分別執著不就沒事了嗎?所以,和諧社會是可以做得到的。明年我來出個點子,找四川變臉,讓他多做幾個臉譜我們來看看,這是很明顯顯出菩薩無量三昧。
我們再看清涼大師給我們的講解,就是他的註疏。《疏》,「何故入定,略辨六意」。這開頭提了一個問題,為什麼要入定?這個重要,為什麼要入定,我們要特別留意在這裡學。為什麼?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定,心浮氣躁,所以生活帶來的是痛苦多樂少,苦太多、樂太少,就是不知道入定,這個要學。他底下講六個意思,「一、此三昧是法體故」,這一條很重要。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就是菩薩自行化他的體,所依的體。他何以能夠自行化他?三昧是體。那我們要曉得,我們想自己學佛、修行,自己能有一點成就,也能夠像菩薩一樣幫助別人,我們沒有定怎麼行?這個太重要了。三昧就是禪定,可以把它翻成禪定,或者把它翻成定。因為有定才有智慧,沒有定,起的作用是煩惱。清淨心是三昧,起作用是智慧,智慧能解決問題,煩惱只能把問題搞糟。所以他先入定是很有道理的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 

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

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
說到這個地方,我就很自然想起,我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剛剛接觸佛法,第一次見出家人,我見的出家人是章嘉大師。我向他請教,提了一個問題,我知道佛法好、佛法殊勝,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夠契入?我們提了這個問題。老師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一看就看了半個多鐘點,這什麼?三昧,入定。他一直看到我的情緒整個定下來,他才跟我說話,這有道理。年輕人心浮氣躁,你給他講,耳邊風,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,不管用。定了半個多小時,我好不容易半個多小時在等他一句話,等到之後,這個話一輩子都忘不了。這個教學法高明,這個教學法不是他的,經上有的,《華嚴經》上不就是這樣教學法嗎?這才能夠傳道,才能真正得道。我跟章嘉大師三年,我跟他那時候他老人家六十五歲,我二十六歲,他是六十八歲圓寂的,我跟他三年。每次見他我都有問題向他請教,他至少讓我靜下來五、六分鐘他才說話,他不是一問馬上就答,沒那麼快,言語、行動都非常緩慢。那個時候不知道,到以後學了大乘教才知道,大乘經裡面常講的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。我從章嘉大師的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了,真的常在定中,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叫人不能不佩服。他接見的客人也很多,沒有廢話,往往客人來訪問的時候坐上一、二個小時,我想他老人家說的話絕對沒有超過二十句。我跟他三年,沒有超過二十句的。可是句句實用,沒有廢話,講的東西簡單明瞭。所以這個我們要學。這個法在此地是佛法,在我們講是一切法,連世間法都不例外,你只要頭腦清楚,你只要是穩重,你對世間種種疑難問題在你面前迎刃而解,沒困難。可是一個浮躁的意念那是決定不能解決問題的,因為它生煩惱不生智慧。所以這個我們要注意,法體,世出世間法的體都在定。佛法學習重視禪定,八萬四千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修什麼?全都是修三昧,所以三昧就變成無量。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修成功了,得定,那就叫念佛三昧;如果你學《華嚴經》,從《華嚴經》裡面得定,就叫華嚴三昧;你學《法華經》,就叫法華三昧;你學《金剛經》,叫金剛三昧。你用的方法不一樣,無量無邊,但是你得到的東西是一樣的,都是得清淨心,都是得到一個正受,就是苦樂憂喜捨統統放下、統統沒有了。所以它是一切法的體,這個體就是《還源觀》裡面所講的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是什麼?是三昧,本無動搖、本自清淨。這是第一個意思。第二個意思,「非證不說故」,你沒有證得不跟你說,你證得的時候才給你說。像我剛才跟諸位說的,我跟章嘉大師學習的這段往事,我們初學,沒有證得,章嘉大師沒說,沒說他用上了。到十幾年之後我們才想到這樁事情,他沒有說破,但是他用上了,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為什麼?你沒有證到的時候,跟你說你會起分別、起執著,這就是為什麼不說。因為這個東西是離妄想分別執著它才現前,妄想太深了暫時不談,我們講粗相,分別執著,有分別執著的時候不說,分別執著淡薄的時候可以說。這是第二個意思。第三,「顯此法非思量境故」。這是自性本定,不能思、不能度量。思是什麼?思是妄想。量,量就是分別執著,(這個念「亮」),思量。至少離分別執著這個境界慢慢現前,相似境界現前;起心動念斷掉了,不起心不動念,這個境界完全現前。完全現前的時候佛要說,說是給他做證明,給他證實他這個境界是正確的,不是錯誤的。佛經裡常常有句話說「不可思議」,一個思就把思量境界統統包括在其中,妄想分別執著用一個思做代表。議是什麼?議是言說,言說、討論。為什麼?這個境界它是超越了言語,言語說不出的;超越你的情識,情識就是八識,八識緣不到,言語也說不出,所以叫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。心行處滅,非思量境,後面佛說唯證方知。證得之後,佛又用一句話來形容,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你喝一杯水,這水的溫度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說不出來。你說這水熱,熱到什麼程度別人不知道;這水涼,涼到什麼度數別人也不知道,唯證方知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第四「觀機審法故」。這是在教學的時候,你要看看這個人的根性,然後應當教他些什麼、怎麼教法,叫觀機審法。可是這裡頭我們一定要知道,既然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你這一觀機,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,再一想像我應該跟他說什麼法門,不就分別執著又起來了嗎?所以這個地方的觀、這個地方的審,是用我們一般的名詞,它的意思很深,這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完全是一個很自然的反應。很難說,用我們世間這種言語大家有個概念,觀機審法,其實這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才是《華嚴經》裡面的教義;一落在分別執著裡面去,那就掉在世間法,《華嚴經》就變成世間的一門學術。現在大學裡面有開這個課程,方東美先生晚年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裡面開課就是「華嚴哲學」,那就把它當作世間一門學術來研究。能得華嚴哲學的概念,不能得華嚴的受用境界,那得不到;華嚴受用境界一定要從華嚴三昧下手,你要是不得三昧,《華嚴經》的受用是得不到的。我們要怎麼樣得到它的受用?你就要學放下。這個放下要放得徹底,學,真學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不起心不動念,就入華嚴境界。但是這個很難,佛有方便,我們從方便下手,方便能幫助我們契入真實。方便是什麼?先學不執著,真的不執著了,再學不分別,真不分別了,最後再學不起心、不動念。有步驟的,慢慢向上提升,行。具體的做法,《華嚴經》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樣子。
最近我在佛學問答裡看到,有不少同學提出疑問,他們常常聽經、念佛、學《無量壽經》、修淨土法門。遇到有些法師給他們說,不必修這個法門,還有比這個更殊勝、更好的,他們也講得頭頭是道。他問我怎麼辦?要不要親近這些善知識?其實《華嚴經》上有例子,善財就是個好榜樣。善財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是搞多元文化的,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的是社會上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有出家、有在家。出家現在講是宗教,有宗教、有學術,宗教裡面有佛法,也有不是佛法,其他宗教,社會上各種行業統統包括了。善財童子都跟他們往來,都跟他們接觸,對於他們這些技術、能力、作用、智慧全部都通達,像《般若經》上講的無所不知。他到底修哪個法門?他修的是念佛法門,始終沒有改變。親近歸親近,訪問歸訪問,聽講歸聽講,聽講長智慧,你不接觸、不聽你怎麼會知道?可是聽了之後怎麼樣?聽了之後他不動心,沒有改變他的初衷,他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從來不改變。到最後一位善知識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不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嗎?所以我們學佛要學善財童子這個態度,問題就解決了。這是慈悲到了極處,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,特別在現前社會很適用。五十三參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,我們一定要學善財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、一條路,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,親近阿彌陀佛,永遠不變,這就對了。所以他的參訪,每個經歷他就提升一個境界,參訪德雲比丘他是初住菩薩,法慧菩薩,參訪海雲比丘他就是二住菩薩,參訪妙住比丘他就是三住菩薩,節節高升。五十三參前面三位是比丘,用意是表法的,代表是從世間法到出世間法,表這個意思,前面用三個比丘做代表,後面就不是的,在家人。我們總得要會看,要細心去體會。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,觀機審法就太重要了。這個本事學會了,你在這個世間可以說得上是人緣第一,人人歡喜你,人人愛戴你,人人都願意跟你學。這在教學非常重要。第五,「為受佛加故」。這是說接受佛的加持,就是前面菩薩自己說的承佛威力,受佛的智慧、受佛的大願大行的加持。我們想想,我們現在在凡夫位,雖在凡夫位,我們可以肯定我們學佛絕不是這一生才開始,過去生中我們相信多次遇到佛法、修學佛法。為什麼?你才有這點善根。從哪裡看?從我們這兩個小時你聽得歡喜、你聽得不願意離開,這就證明了。你到馬路上請個人來,叫他坐在這裡聽聽,聽個五分鐘、十分鐘他就走了。能夠聽得歡喜,尤其是能夠天天都來聽,就證明往昔生中學過這個法門,你才能聽得懂,聽得有興趣、有味道,叫法味,才肯來。既然是這樣的,我們就一定得佛加持。佛的加持,過去我的老師常常給我們說,他加持的威力大概跟我們學習的是相等的。我們有一分,譬如有一分信願,佛菩薩就加一分;如果我們有兩分,他就加兩分;我們有三分,他就加三分,是這麼個意思。只要我們自己奮發努力真幹,真幹最重要的不要忘掉是放下,對於經教的修學淺深、多寡沒有什麼大關係,最重要的是放下。為什麼?你能把世出世間這些東西都捨掉,你的清淨心才能現前。清淨心是什麼?是法體故,你回歸到法體,你回歸到自性,這個重要。我們今天回不了頭,就是裡面夾雜的東西太多,這些東西自性裡頭完全沒有,所以它不是真的。我們非常感激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感激他為我們做出的示現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學過經教,你從《壇經》上去看,《壇經》第一篇是他的自傳。沒有學過經教,在黃梅雖然住了八個月,沒有進過講堂、沒有進過禪堂。八個月他很老實,標準的老實人,五祖分配他到碓房裡去工作,現在講做義工,舂米、破柴,他就老老實實幹了八個月,門都不出去。最後傳法傳給他,為什麼?他開悟了。憑什麼開悟的?憑放下開悟的。就是說他能夠把分別執著、起心動念一下放下,這一放下就回歸自性,宗門的術語叫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五祖衣缽就傳給他。我們要知道他才二十四歲,很年輕。這個境界叫轉凡成聖,一念之間轉凡成聖,問題真解決了。我們現在對這些道理、方法可以說相當清楚,問題在哪裡?問題是我們放不下,問題在這裡。為什麼放不下?我們用佛的話來安慰自己,業障、習氣太重。而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,業障、習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告訴我們,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這兩句話給我們一個啟示,本有的決定可以恢復,本無的肯定可以放下,是鼓勵我們立刻放下,放下就成就了。所以,我們要有這個勇氣、有這個信心、有這個智慧,真幹。不要再拖泥帶水,不要再有牽腸掛肚的,要曉得什麼都是假的,尤其彌勒菩薩給我們說得那麼清楚、那麼明白。給我們說明宇宙、生命的緣起,佛法裡面講的法界,無量無邊的法界依正莊嚴,正報是自己,環境是依報,從哪裡來的?從妄念生的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妄念極其微細,微細到什麼程度?我們概略的計算了一下,現在人講話都是用秒為單位,我們就用秒做單位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你看看這個速度。那麼短暫的時間裡,那一個念頭,有念頭就有物質現象,有物質現象就有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是同時發生的,沒有先後。我們現在感官的這個世界,就是這種念頭念念的相似相續相,為什麼說相似?因為前念不是後念,後念不是前念,念念是獨立的,念念前後不相干。就像電影膠捲一樣,一格一格的,格格都不一樣、不同。相似相續相,我們被這個幻相欺騙,以為是真的。常常能作如是觀,人會開智慧,你心會清淨,你能夠跟菩薩無量三昧起相應的作用。雖然你還不能證得,你走的方向是正確的。特別嚴重的是七情五欲,我們放下從哪裡放起?就從七情五欲下手,首先把這個東西淡化,不可以過分的執著。一年比一年淡薄,一月比一月淡薄,我們的功夫就進步,這叫真修行。修行不是一天念多少聲佛,也不是一天念多少部經,那些念佛、誦經都是增上緣,都是幫助你的。真正功夫是你把七情五欲淡化,那叫真功夫,煩惱輕、智慧長,這是效應。煩惱重不長智慧,如果我們學佛我們很精進,每天念佛、誦經、學教都不中斷,但是我們煩惱、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嚴重,那完全叫白學了,學錯了。想想惠能大師,一天也沒學,人家居然在《金剛經》一句經文之下徹底放下,五祖給他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放下了。他沒有通過轉惡為善,也沒有通過轉迷為悟,他直截了當就轉凡成聖,這是真正了不起,真正令人佩服到五體投地,沒有話說,沒有階級的。所以佛加,我們知道,佛慈悲,無時無刻不在加持我們。我們為什麼感受不到?這是煩惱習氣嚴重,念念想七情五欲,念念想自私自利,念念想貪瞋痴慢,那沒法子,雖有加,加不上。如果我們肯接受,虛心的接受,那就是對佛菩薩真誠恭敬,這個加持你會感覺得到。因為佛菩薩是平等的,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像陽光普照一樣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念念不忘父母老師恩德

念念不忘父母老師恩德 
最後一條「成軌儀故」,軌是規矩,儀是儀式。教學得有教學的規矩,有個教學的程序,這句經文列在此地就是教學的規矩、教學的程序,不能少的,這個程序不能省略的。這說明為什麼入定,入定有這六個意思在。「餘如玄說」,玄是玄義,其他的清涼大師在玄義裡面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比這裡說得更詳細。下面說「文有三別」,文就是這一段經文、這一行字,從爾時到方便三昧,這段文裡面有三種意思,這裡三種差別。第一個是「入定人」,法慧,「法慧入者,是眾首故,餘入則亂,亂起則不調伏故,顯十住法慧能說故」,沒有智慧不能講這個十住法門。這是第一個,講人的差別,是法慧入。法慧是十住菩薩裡面的代表,是眾首故,這個眾統統是十住菩薩,首就好比是班長,這個班他是班長,班長代表這一班的同學。所以由他來做代表,而不說別人。說別人,別人太多,那秩序就亂了,秩序亂就不調伏,不調伏就是沒有秩序。像大會裡面,人再多,人人守秩序,這個會就顯得莊嚴,能看出會議的氣氛。同時就顯出十住法,智慧才能夠宣說,代表大眾來做報告。這是入定的人。第二個「入定依,謂承佛力推功化主,表無慢故」,這個非常重要。入定,依什麼入定?實在講是依自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你入定,你才得到菩薩無量三昧。他不說自己,我放下了、我得定了,他說我之所以能夠這樣修學,是老師教的,總不能把老師忘掉。老師是誰?諸佛如來,所以是承佛威力,念念不忘老師,沒有老師我們哪有這個緣分?實實在在的,我這一生要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,哪裡會知道佛教!年輕的時候總以為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不願意接觸,這個誤會就很深,現在社會上像我這種誤會的人太多了。我們這一生學了佛法,在佛法上得受用,怎能不感激老師?念念不忘老師。佛法上無論有多大的成就,老師給的,老師不把我引到這條路上,就不可能有這種認識,不可能有這個成就,不能忘老師恩。人生在世兩個大恩人,父母、老師,不可以忘本。所以,佛在《觀經》上淨業三福教導我們,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,第二句奉事師長,這是佛教我們的。我們的身體得自於父母,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,沒有父母、沒有老師我們怎麼會有成就?所以,念念不忘父母恩,念念不忘老師恩德。推功化主,化主是教化主,教化主在我們這個世間是釋迦牟尼佛,在華嚴會上是毘盧遮那佛。表無慢,沒有傲慢,一切的成就是佛力加持、是老師的教導,這就對了,這是自己性德的流露,而是真正給社會大眾做出最好的榜樣。《 特別在現在社會,年輕人知道父母恩的人少了,不孝父母,能夠知道尊重老師的人就更少 》,所以老師現在教不出學生。我在國外,好幾個大學請我做教授,我不願意跟學生上課,我願意跟教授們開座談會。什麼原因?現在年輕人心浮氣躁,沒有耐心,他怎麼能學到東西?尤其是這麼深的經義,時間短了他聽不懂,時間長了沒有耐心,這就難了。所以,觀機審法那就不能不有權巧方便,對年輕人深的東西不講,講他喜歡的東西,告訴他怎樣才能得到,他才能接受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

隨順大自然叫德

doc0008隨順大自然叫德
下面法慧菩薩有一首偈子說得很好,「法慧偈云,佛子汝應觀,如來自在力,一切閻浮提,皆言佛在中」。怎麼說一切閻浮提?這地球不止一個,真的不是一個。你看佛在前面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跟我們講宇宙的狀況、宇宙的形成。佛給我們說,一個單位世界,小世界,有一個須彌山,這是須彌山頂,一個須彌山,須彌山的四周有很多大洲、小洲。這個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,這是一個小的星系。在過去很多法師,我也不例外,都以為這個單位世界是太陽系。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,想一想他講的是有道理。他說經上明明講的,太陽是圍繞著須彌山轉的,太陽在須彌山的當中,那怎麼會是太陽系?這個話點醒了我。就是他給我們說出,他說這個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,我們在天空當中看到這個星雲,那才是一個單位世界,講得很有道理。須彌山是什麼?須彌山就是現在天文學家所講的黑洞,銀河系的當中,中心、軸心,是黑洞,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山。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,印度許多的宗教學術家他們對宇宙的看法,我們今天講宇宙觀、人生觀,很多的說法佛是隨順大眾,因為這個東西並不妨礙,也不是很重要的。很重要的是什麼?很重要的是叫你放下,你放下之後,那個真相你完全看到了。你要不肯放下,你怎麼說都沒有關係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真的都不是真的。大千世界也不是真的,銀河系也不是真的,都是一個幻相,你怎麼說都無所謂,這不重要。這個原理原則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,一個小千世界是一千個銀河系,中千世界那就再乘一千,大千世界還要乘一千,乘三個千,那多少?十億,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。這裡頭有多少閻浮提?一個單位世界一個閻浮提,十億個銀河系,那就是十億個閻浮提,一切閻浮提。因為這個範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,他教化的不是我們這一個地球,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十億個銀河系。佛的身遍滿虛空法界,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就有應,真的是無依無住、無去無來。為什麼?法身遍一切處,只要你有感他就有應。感應的理與事,我們前面也講過好幾遍,有顯感顯應、冥感顯應、冥感冥應、顯感冥應,有這四大類,決定有感應。感應的強弱是在我們的心,所以佛告訴我們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是講什麼?講十法界裡面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心想生。現在我們看到地球,多少人說地球病了,生病了,地球病了與我們的關係太大!為什麼會病?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發明這些科學技術,把地球的自然生態破壞了,病了。就像我們一個人一樣,你看人,近代科技發達發明了美容,這美容就把人自己自然的生態改變、破壞了。美容當時覺得很不錯,感覺到是很美,可是過了十年、二十年,毛病發出來了,副作用起來了,苦不堪言。地球也是如此,科技這三百年來,尤其是近代的半個世紀,破壞的力度加強了。有人說大自然要向人類報復了,大自然就指地球,怎麼報復?火山爆發了,海嘯起來了,到處地震、風災、水災、旱災,統統都來了。這些災難不是自然災害,是我們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為招惹的。就正如我們美容一樣,破壞了自然的生態會招來災難,同樣的道理。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,大自然的運作叫道,隨順大自然叫德,叫道德,那是永恆的,真正是幸福美滿的人生。現在人有了知識,有了科學技術,可以任意的改變自然生態,那麼大自然報復來怎麼辦?抵擋不住,這問題很嚴重。可是佛教導我們,一切唯心造,那我們把心要恢復到正常,正常是什麼?正常的心裡面沒有貪瞋痴慢、沒有邪知邪見,我們恢復正常,外面環境就恢復正常,這些自然災害就沒有了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水災,貪心引起來的;火災,像火山爆發,瞋恚引出來的;風災,愚痴引出來的;地震,傲慢引出來的。貪瞋痴慢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災難,佛要不說,我們真的不知道,沒人想到過,都以為這是自然災害,我們沒有法子抗拒的。佛給我們這麼一說,我們就明白,這些自然災害可以化解的。只要我們不貪,水災就沒有了;不瞋,火災就沒有了;不痴,風災就沒有了;不傲慢,學謙虛,地震就沒有了。那佛講的可不可以相信?可以相信。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確實跟我們心靈有感應、有溝通。我們從植物的實驗,這很多年前,李金友居士邀請我到古晉參觀他的莊園,那一片山很大,面積有五千英畝,他經營一個很有規模的高爾夫球場,種了不少的蔬菜,很大的菜園。他是個佛教徒,慈心不殺,他找附近農民給他種菜,告訴農民不用化肥、不用農藥,種一大片的蔬菜。他告訴我,頭一年幾乎被蟲吃光了,蟲吃掉百分之九十五,給他留一點點,差不多吃光了。他不灰心,第二年再種,小蟲不錯,大概給他留了三分之一,三分之二蟲吃光。他年年都種,不怕蟲吃。我去的那年是第六年,我看了菜園很好,到第六年,蟲大概吃百分之五,給他留百分之九十五。所以你不要怕,小蟲慢慢的會感恩。不過他學佛還不到家,隨牠吃,沒有跟牠商量。我到澳洲,我們也種了很多菜,我們跟那些小蟲商量,指定一個範圍,這個範圍專門供養小蟲的,你們到那邊去吃。果木樹我們種了很多,也指定幾棵樹給鳥吃的,牠們都很遵守我們的約定,不是牠們吃的範圍牠不進入那個地區,所以我們的菜種得很好。我們這個菜園裡面,不管是我們自己需要收成的,或者是供養這些小鳥、小蟲的,我們菜園放佛號,念佛的,用念佛機放佛號、講經,所以這些蔬菜、水果、花草樹木、小蟲、小鳥天天聽佛號、天天聽講經,長得特別好。這是李金友那裡沒做的,做成功了。廬江文化中心也有個大菜園有二十九畝地,種的菜也用這個方法,很成功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

dof0042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
下面法慧菩薩有一首偈子說得很好,「法慧偈云,佛子汝應觀,如來自在力,一切閻浮提,皆言佛在中」。怎麼說一切閻浮提?這地球不止一個,真的不是一個。你看佛在前面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跟我們講宇宙的狀況、宇宙的形成。佛給我們說,一個單位世界,小世界,有一個須彌山,這是須彌山頂,一個須彌山,須彌山的四周有很多大洲、小洲。這個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,這是一個小的星系。在過去很多法師,我也不例外,都以為這個單位世界是太陽系。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,想一想他講的是有道理。他說經上明明講的,太陽是圍繞著須彌山轉的,太陽在須彌山的當中,那怎麼會是太陽系?這個話點醒了我。就是他給我們說出,他說這個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,我們在天空當中看到這個星雲,那才是一個單位世界,講得很有道理。須彌山是什麼?須彌山就是現在天文學家所講的黑洞,銀河系的當中,中心、軸心,是黑洞,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山。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,印度許多的宗教學術家他們對宇宙的看法,我們今天講宇宙觀、人生觀,很多的說法佛是隨順大眾,因為這個東西並不妨礙,也不是很重要的。很重要的是什麼?很重要的是叫你放下,你放下之後,那個真相你完全看到了。你要不肯放下,你怎麼說都沒有關係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真的都不是真的。大千世界也不是真的,銀河系也不是真的,都是一個幻相,你怎麼說都無所謂,這不重要。這個原理原則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,一個小千世界是一千個銀河系,中千世界那就再乘一千,大千世界還要乘一千,乘三個千,那多少?十億,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。這裡頭有多少閻浮提?一個單位世界一個閻浮提,十億個銀河系,那就是十億個閻浮提,一切閻浮提。因為這個範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,他教化的不是我們這一個地球,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十億個銀河系。佛的身遍滿虛空法界,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就有應,真的是無依無住、無去無來。為什麼?法身遍一切處,只要你有感他就有應。感應的理與事,我們前面也講過好幾遍,有顯感顯應、冥感顯應、冥感冥應、顯感冥應,有這四大類,決定有感應。感應的強弱是在我們的心,所以佛告訴我們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是講什麼?講十法界裡面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心想生。現在我們看到地球,多少人說地球病了,生病了,地球病了與我們的關係太大!為什麼會病?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發明這些科學技術,把地球的自然生態破壞了,病了。就像我們一個人一樣,你看人,近代科技發達發明了美容,這美容就把人自己自然的生態改變、破壞了。美容當時覺得很不錯,感覺到是很美,可是過了十年、二十年,毛病發出來了,副作用起來了,苦不堪言。地球也是如此,科技這三百年來,尤其是近代的半個世紀,破壞的力度加強了。有人說大自然要向人類報復了,大自然就指地球,怎麼報復?火山爆發了,海嘯起來了,到處地震、風災、水災、旱災,統統都來了。這些災難不是自然災害,是我們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為招惹的。就正如我們美容一樣,破壞了自然的生態會招來災難,同樣的道理。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,大自然的運作叫道,隨順大自然叫德,叫道德,那是永恆的,真正是幸福美滿的人生。現在人有了知識,有了科學技術,可以任意的改變自然生態,那麼大自然報復來怎麼辦?抵擋不住,這問題很嚴重。可是佛教導我們,一切唯心造,那我們把心要恢復到正常,正常是什麼?正常的心裡面沒有貪瞋痴慢、沒有邪知邪見,我們恢復正常,外面環境就恢復正常,這些自然災害就沒有了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水災,貪心引起來的;火災,像火山爆發,瞋恚引出來的;風災,愚痴引出來的;地震,傲慢引出來的。貪瞋痴慢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災難,佛要不說,我們真的不知道,沒人想到過,都以為這是自然災害,我們沒有法子抗拒的。佛給我們這麼一說,我們就明白,這些自然災害可以化解的。只要我們不貪,水災就沒有了;不瞋,火災就沒有了;不痴,風災就沒有了;不傲慢,學謙虛,地震就沒有了。那佛講的可不可以相信?可以相信。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確實跟我們心靈有感應、有溝通。我們從植物的實驗,這很多年前,李金友居士邀請我到古晉參觀他的莊園,那一片山很大,面積有五千英畝,他經營一個很有規模的高爾夫球場,種了不少的蔬菜,很大的菜園。他是個佛教徒,慈心不殺,他找附近農民給他種菜,告訴農民不用化肥、不用農藥,種一大片的蔬菜。他告訴我,頭一年幾乎被蟲吃光了,蟲吃掉百分之九十五,給他留一點點,差不多吃光了。他不灰心,第二年再種,小蟲不錯,大概給他留了三分之一,三分之二蟲吃光。他年年都種,不怕蟲吃。我去的那年是第六年,我看了菜園很好,到第六年,蟲大概吃百分之五,給他留百分之九十五。所以你不要怕,小蟲慢慢的會感恩。不過他學佛還不到家,隨牠吃,沒有跟牠商量。我到澳洲,我們也種了很多菜,我們跟那些小蟲商量,指定一個範圍,這個範圍專門供養小蟲的,你們到那邊去吃。果木樹我們種了很多,也指定幾棵樹給鳥吃的,牠們都很遵守我們的約定,不是牠們吃的範圍牠不進入那個地區,所以我們的菜種得很好。我們這個菜園裡面,不管是我們自己需要收成的,或者是供養這些小鳥、小蟲的,我們菜園放佛號,念佛的,用念佛機放佛號、講經,所以這些蔬菜、水果、花草樹木、小蟲、小鳥天天聽佛號、天天聽講經,長得特別好。這是李金友那裡沒做的,做成功了。廬江文化中心也有個大菜園有二十九畝地,種的菜也用這個方法,很成功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為什麼沒有辦法幫助你

dog0046 為什麼沒有辦法幫助你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九0卷)  2008/1/1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17-1890 ★請上網看全文★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」,經文第二段「明不離覺樹,各升釋天」,我們將經文念一遍: 【爾時世尊。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。向帝釋殿。】 這段經文令我們疑惑的,就是沒有離開菩提樹下,這個經還加上一個『一切菩提樹』,前面我們都看到清涼大師的開示,而上升須彌山頂。須彌山頂就是帝釋天,我們中國人稱他玉皇大帝,佛經裡面常常稱它為忉利天,就是這個地方。大師為我們介紹的時候,舉了古德許多人的說法,然後他再做總結,把這段的義趣給我們說明。之後他又引古德解釋這一節經文,「略有十義」。這十義前面的五種我們學過,前面五種,第一個是處所相入,第二個就是講相入,那個範圍就非常大,第三個講一切即一,第四個講一即一切,第五個就佛身來說,佛是法界身,遍一切處。 今天我們從第六看起。第六是「約佛自在不思議解脫」,這講自在,自在是不可思議的解脫。「解」是把所有一切障礙解除了,我們這樣說法大家容易懂,再沒有障礙了,「脫」是脫離一切繫縛,脫離三途、脫離六道、脫離十法界,這是得到真自在。在這個境界裡面,大師跟我們講「謂坐即是行住」,它後頭還有一個「等」,實際上四個字全代表了,行、住、坐、臥。這些是形相,這些形相在我們凡夫看有。說是坐,坐就是行、坐就是住、坐就是臥,這很難懂。他底下說的這句也不容易懂,他說在此就是在彼,「在此」是菩提樹下,「在彼」是須彌山頂,「皆非下位測量故也」,下位是什麼?等覺以下;這是如來的神通,不思議的境界,等覺以下的菩薩沒有法子去測量。測量就是你去想像,無法想像。這個說法對於一個虔誠的佛弟子,老實人,行,他也就不想了,我是凡夫,那是佛的究竟果位,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通,算了,不要想了,相信就好了,佛不會騙我們。其實,能不能解釋?能。用什麼解釋?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十玄門。十玄跟我們講的什麼?無障礙,那才叫真正自在,有障礙就不自在。十玄裡面最重要的,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,必須要知道,那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坐是虛妄,等於虛妄,行也等於虛妄,住也等於虛妄,臥也等於虛妄,你說它一樣不一樣?你懂這個道理,這個問題結束了,不是真有;真有的話,那就不一樣了。 我們現在難解的地方在哪裡?我們都認為相是真有,坐是坐的相,行是行的相,都認為它真有,而不知道所有現相「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」,不存在。真正存在不動搖的是什麼?法性。法性不是法相,能現法相,但是所現的法相是虛幻的,夢幻泡影。我們毛病發生在哪裡?發生在執著。你人不執著,當下就得清淨心,你就得三昧,三昧就是正受,正常的享受。你有分別、有執著,你就有苦樂憂喜捨。有苦樂憂喜捨,在佛與法身菩薩眼目當中叫可憐憫者,他只能可憐憫你,他沒有辦法幫助你。為什麼沒有辦法幫助你?自作自受。 我們學佛,尤其學大乘,體驗到這個層次,我們逐漸明白,這也是悟,叫解悟,我們理解了,對於事實真相逐漸明瞭了。但是明瞭,我們沒有得受用,為什麼?天天還是有喜怒哀樂,喜怒哀樂是煩惱,不正常的,還是過這個日子。原因在哪裡?我們也知道,不是不知道,執著沒放下。執著愈重你愈苦,苦樂憂喜的這個受就愈嚴重;執著愈淡薄,你這個感受就淡薄。所以你放下一分,你得一分正受;放下兩分,得兩分正受,你為什麼不放下?在覺悟的人,這個覺悟的人最低的是阿羅漢,因為阿羅漢不執著,雖有妄想分別,他不執著,所以六道沒有,他不在六道。 執著如果要不放下,你離不開六道輪迴。離不開六道輪迴,你所修的就是善惡的業因。善的因感三善道的果報,天、人、阿修羅都是善,這三善道;不善的業因感三惡道,貪心餓鬼,瞋恚地獄,愚痴畜生。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,這是事實真相。這個事實真相是就我們凡夫說的,迷的這邊說的。要是覺悟了,覺悟,這個沒有,覺悟哪有六道!不但沒有六道,十法界也沒有。所以覺悟之後,法界叫一真法界,這個法界裡頭永恆不變。那我要問你,有沒有十法界?有沒有六道輪迴?有,永恆不變。那個十法界、六道輪迴就像我們看萬花筒一樣,我用這個比喻,諸位也許能體會到少分,你看萬花筒裡面千變萬化,能生萬物,怎麼變也離不開萬花筒。萬花筒裡面那些不同顏色的碎片就像什麼?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,有善、有惡、有無記,所有一切萬法它變現出來的,它是緣。自性是體,自性沒有相,但是遇到緣它會現相。緣不是真的,所以相也不是真的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回過頭來想想自己

回過頭來想想自己
那你要懂得,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,古人講的話一點都不錯,我們遇到障礙不能怪人家,你怪別人,你自己這個路永遠走不通。應該怎麼樣?反求諸己。行有不得,行不通的時候,回過頭來反省。問題不在外面,如果說問題都在外面,你永遠走不通。走不通的時候,問題都在自己,認真反省改過就通了,暢通無阻。所以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不能有與人對立的念頭,這個很糟糕。那個某個人對我不好,看到我就像冤家債主,就討厭,就不喜歡,有沒有這個事情?有。為什麼會有?前世的緣,不善的緣。遇到之後怎麼樣?不逃避,這是好機會,要把它化解,他愈是嫌棄我,我愈是尊敬他;他毀謗我、侮辱我、羞辱我,我能夠忍受。我遵守佛菩薩的教誨,他有不善,我絕不批評;他有一點點小善,我讚揚他。時間久了,就被你和融了。這個人嫌棄我,我更嫌棄他,那好了,那就鬧對立了。這個對立不能學道,不但成不了佛,羅漢都成不了。哪個阿羅漢兩個對立?沒有;菩薩不和?找不到。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,不在外,在內。我們學佛就學這個,決定不跟任何人對立。這個我們講了多少年,他跟我對立,我永遠不跟他對立。對一切人如是,對一切事亦如是,對天地萬物亦如是。為什麼?唯心所現故。 萬法平等,沒有高下。無高下當中,這裡頭有迷悟不同,悟了,沒事;迷了,有事。我們如何對待迷而不覺的人?對迷而不覺的,要恭敬、要禮敬、要稱讚。你看禮敬是諸佛,凡是說到佛,從相上講的;稱讚,講如來,這就有差別。禮敬,不分這個人是善人、是惡人,好人、壞人不分,平等的禮敬,真誠的禮敬。而讚歎有差別,這個人言行善,讚歎;不善,不讚歎,決定沒有毀謗、沒有批評。時間久的時候,他慢慢會覺悟,我做了很多不善,你看人家原諒我,一話一句都不提,做一點小小的好事,他都讚歎我。久而久之,他會被感化,這叫菩薩度眾生。所以要有耐心,要有長時間,不是短時間,那個毛病習氣都能改掉的。 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自己的毛病習氣也多,看到別人不善之處,菩薩怎麼樣?立刻反省,懺除業障。天天懺悔,天天要找自己的過失,要改自己的過失,這是菩薩;凡夫不知道,凡夫只看到別人過失,看不到自己過失。菩薩能看見嗎?菩薩也看不見。看不見,我怎麼看?看別人的過失容易,看到別人的過失,回過頭來想想自己,我有沒有?我覺得他這個不好,那我就要改。所以那個造作不善的人,在一個真正學佛人的心目當中,他不是真的不善,他是裝了個樣子來教我的,他是菩薩示現。是不是真的菩薩示現?你要作如是想,他就真的是菩薩示現。為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,道理在這裡,這是真理!你能把所有一切的善人、惡人都看作菩薩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佛菩薩變現給我看來度我的,我現在墮落在其中,我如何能出離?你這個念頭一轉,你出離就很快;你要是不懂得,你迷在這裡面,那你的出期就難了,不曉得到哪一劫你才能出頭。 所以你真的懂得唯心所現,你才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己什麼關係,一體。受到極大的傷害也若無其事,我講經時候常常說,為什麼?這個毛病我常常發生,不小心牙齒咬到舌頭,舌頭咬破流血了,牙齒跟舌頭一體,舌頭還能抗議嗎?還能報復把牙齒拔掉嗎?不可能!那你要想,所有一切傷害的人,我是舌頭,他是牙齒,他傷害我,我報復他嗎?縱然從因果上講,過去我傷害他,今天他傷害我,我已經覺悟了,我沒有再報復,也沒有怨恨了,這個結就化解了,就沒有了。如果是無意的,他來傷害我,我不記仇,我也不報復,也沒事了,你說多好! 也許說「你這樣做人,你在這個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,人人都欺負你,人善眾人欺」,這些話不順道理。好人沒有人不尊重的,好人決定不會受人欺負的。又何況古人教我們一句話,「吃虧是福」,真的,不是假的,眼前吃虧,後福無窮。這個例子太多了,史書上的記載不勝枚舉。我們自己在一生當中隨順經典、老師的教誨,我們能依教奉行,是遇到許許多多挫折,也是處處都吃虧忍讓,怎麼樣?好像前途愈來愈光明,愈來愈殊勝。真的,吃大虧就有大福報現前,吃小虧小福報現前,那為什麼不吃虧?為什麼要跟人爭?爭,未必能得到;不爭,現成的,總要明白這個道理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這星球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

這星球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
第二個,「法無定性故。諸法為如來藏心之緣起法,原無一定之自性,故有彼此和融之理」。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的,這就是如來藏心緣起所現的。所現這一切法,法沒有定性,一切法沒有自性,這個性是講性質。什麼是它自性?這個自性就是,緣起就是自性。譬如我們講一本書,書有沒有自性?我們讀的這個經本,這本書,書是從哪裡來的?書是這麼多張的紙把它訂在一起,這叫做書;如果一張一張拆開了,那就叫紙,就不叫書。書沒有自性,自性叫自體,它沒有自性。這一張一張紙有沒有自性?紙也沒有自性。這個我們知道,紙從哪裡來的?這一張紙,是許許多多纖維我們把它壓縮成這麼一張,我們叫它做紙。這纖維有沒有自性?那你再一分析就變成分子,分子再一分析就變成原子,原子再一分析變成電子、粒子。所以你分到最後,所有這一切物質都沒自性,沒有一定的自性。到最後不能分了,現在稱之為基本粒子,在佛法裡面稱之為極微之微,這是微塵,極微之微,再不能分了。為什麼?再分就沒有了。 現在科學家發現,物質是假的,物質是什麼?物質是能量在比較濃的時候,它出現這個物質現象。可是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。這個現象被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,也許是高深的數學推算出來的。這個現象是什麼?這個現象就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物質。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基本物質,我們講組合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,才搞得這麼多花樣出來,沒自性。它們的排列、組合都有程序,它不亂,這是法性,這是性德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我們現在人稱為神祕的境界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你看小鳥麻雀,小鳥,鳥生的一顆蛋,那個蛋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,也只有那麼大,為什麼孵出來變成一隻小鳥?沒有孵出來的時候,你把蛋打開,一無所有;孵出來之後,這個小鳥外面眼耳鼻舌身,裡面五臟俱全,牠怎麼這麼有秩序?這是什麼?這法爾如是。所以那一個蛋,沒有變成鳥的時候,它已經具足了。就是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那個蛋裡頭就具足,有秩序,一點都不亂。再小,小到一粒微塵,這佛經上說的,科學家還沒講到,一粒微塵裡頭有世界,世界有秩序,絕不會作亂的。世界像什麼樣子?現在我們懂得,天文學家在觀察,告訴我們,無量的星球(這星球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),在太空當中運行的時候,它真的有軌道。幾個星球環繞著一個中心,很有秩序的在那裡運轉,這一個星系又圍繞著另外一個大的星系在運轉,大的星系還繞著更大的星系在運轉,這是道,它的運作規律那是德。 所以古人真是了不起,我們說印度,這古人,我們知道他們都有很深的定功;我們中國五千年前的老祖宗,我相信他們心地清淨,他們也有相當的定功。因為禪定就是清淨心,可以突破空間維次,可以看到諸法實相。所以告訴我們生活的規律,工作規律,待人接物一些儀規,它符合道,它隨順道,這個大道,這叫德。所以人在這個世間幾十年,他幸福,他快樂,他美滿,他健康長壽,他不遭災難,不是沒有道理。現在災難變成這麼多,為什麼?人不順道德,違背道德,那災難就來了。所以有人說大自然要展開報復人類了,這個話說得不過分。我們能夠明白道德,就會知道跟大自然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那什麼災難都沒有。所有一切災難,現在我們很明瞭,都是不善的意念造成的。所以化解災難不難,那不是科學技術能解決的,把念頭轉了就行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天災人禍都化解了。《華嚴》這一段意思,玄門無礙,跟我們講原理。所以一切法沒有自性。如果一切法,每一個物,都有自己的特性,那就很難了。沒有自性,無自性。既然無自性,彼此當然有和融之理。總的來說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所以才能夠和融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,捨不得放下

doe0032 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,捨不得放下
第三,「緣起相由故。緣起之法,不得單獨保體,必為相由而僅成體者,故隨而有可和融之理」。凡是緣起之法,實在講哪一法不是緣起?最初一念不覺,那個一念就是緣起,最初的緣起。佛法裡面稱為無始無明,無始,沒有開始,就是當下一念,沒有開始,這講最初的緣起。這一念怎麼?一念十法界頓現,一念頓現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如果一覺悟了,覺悟是一念頓息,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,那個一念就斷掉了。一念斷掉是什麼?一念斷掉是自性現前。那個境界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本自清淨」,你證得了,「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,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就是!一念頓證。迷悟都在一念,一念起,迷了;一念放下,悟了,都在一念。知道是一切法因緣所生,《中觀論》裡面講得好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。 那我們想想,哪一法不是因緣生的?佛說「法界無量緣起,相由而生」。這個緣,用現在的話講,條件,不是單純的,無量無邊的條件形成這個世間。可是無量無邊的這些條件,好像有人在操縱一樣,為什麼?它不亂。所以一般人不了解,以為什麼?一定有個人在操縱,這個人是神。神究竟在哪裡,沒有人見過。佛法說這是法性,是性德,這個說法說得好。佛不說自然,你看在《楞嚴經》上,《楞嚴經》上佛說「非因緣非自然,非和合非不和合」,總結是什麼?妙真如性,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這裡頭真相唯證方知,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,說不出來。你也不能去想,為什麼?你一想,那個想就是妄想。妄想見不到事實真相,必須把妄想放下,事實真相就在面前,你妄想怎麼行?起心動念就是妄想。 所以凡夫永遠不能了解諸法實相。不但凡夫不了解,阿羅漢也不了解,菩薩也不了解。為什麼?妄想沒斷,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還會起心動念,雖然沒有分別執著,高明,菩薩,菩薩沒有分別執著,有起心動念;阿羅漢沒有執著,他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由此可知,我們真的明白了,佛給我們做印證,我們相信他的話不是假的,他不是妄語,「你本來是佛」,這佛說的。他本來是佛,你們大家都是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;換句話說,你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現在隱了,顯不出來,隱了。為什麼隱?你有妄想分別執著,透不出來。所以在六道裡面,妄想分別執著薄一點的人顯得聰明,妄想分別執著厚一點的人顯得笨拙、愚痴,就是這樣的。好像是濃雲密布把太陽遮住了,雲彩厚的地方就顯得很暗,雲彩薄一點的地方顯得比較亮,沒有見到陽光。陽光好比自性,什麼時候雲彩都散了,沒有雲彩了,太陽你看到了,叫見到自性。我們現在有三重雲彩遮蓋住,無明是一重,分別是一重,執著又是一重,三重,不就是這樣的嗎?現在我們知道雲彩確實一重一重,我們坐飛機去看的時候,上面還是雲層,再飛上去還有。我們被這個東西遮蓋住,而這些東西本來沒有,自性裡頭沒有,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這些東西是屬於不相應行法,不是事實,它不是心法,它也不是色法,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你有這個東西存在,它就產生障礙,障礙你的智慧,障礙你的德能,障礙你的相好,相好就是福報,全被障礙住了。 佛教給我們修行修什麼?就是要把這個東西淘汰掉。可是淘汰,用久了,用成習慣了,跟它有感情了,捨不得離開它。所以佛不辭辛勞,為我們天天解說這些事實真相,就是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我們解釋說明事實真相。為什麼?你真的聽懂了,搞清楚了,不用叫你放下,你自然放下了。你才曉得生生世世咱們受這個害了,這個禍根是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,叫妄想。妄想不是想東想西,想東想西那是什麼?那是分別執著,那粗了。妄想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就是起心動念。這個心念頭一動,分別就起來;分別起來,執著就起來了,速度非常之快,好像在一念當中它就完成。我們要把它消除,要把它去掉,真的只有上上根人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、像惠能大師,那行,一下就放掉,說放就放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一般人不行,剛才講,在六道裡頭打滾,無量劫來感情太深了,捨不得放下,那只能慢慢來。所以佛教我們先看破,看破是了解,真的了解透徹,自然放下。像我們,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擁有的財富,財富從哪來的?我們不講自性,講自性是人人平等。自性裡面被迷了,不起作用。現前的,現前財富從哪來的?過去生中修財布施得來的。你布施得多,這一生多,自然來,你不想,它也來;想,它也來,無論幹哪一行,它都來,你命裡有。你命裡沒有的時候,用什麼方法都得不到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

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
今天還有個人告訴我,說香港有個算命的算得很靈。我問他什麼名字,他不知道。他說算個命六千塊。他一天只算六個人,而且登記排這個名字,三年都還輪不到。他說這個人非常靈,給你算的流年終身,一點都不會錯。他會算命,他不會改命運。我相信他的功夫不可能超過《了凡四訓》遇到的孔先生。這命能改,雲谷大師就教人改命運。所以明白這個道理,這個道理你真的明白了,你就很歡喜布施。布施要不要考慮?不要考慮,有什麼好考慮的,別人有需要的,真正有苦難的,去幫助他。清淨心布施,你得來的財富是清淨的;你顧慮這個、顧慮那個,布施的時候,你能夠得財富,你很煩惱,為什麼?你心不清淨,道理就是這樣。有人很有錢、很有福報,很快樂;有人很有錢,他很憂慮、很痛苦,不都是這個樣子嗎?這才是真正的因。聰明智慧,法布施;健康長壽,無畏布施。什麼樣的因,什麼樣的果,六道輪迴就是因果報應,一點都不差。你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,所謂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這個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真理。 我們曉得,緣起相由,所以說任何一法都不是單純的,都很複雜。我們過去造的因無量無邊,所以這個果裡面很複雜。既然任何一法不是單獨保住它的自體,像我們這個身體,這是一個例子,非常好的例子,我們這個身體,佛給我們講這是怎麼回事?是五蘊和合而成的。五蘊第一個是色,色就是物質,我們的身體是骨肉,這是物質,這是色法,你看得見的。除這個之外,受想行識這四個是心法,你有感受,你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,你有思想,你剎那剎那在變化,你保不住,這叫行法。行是剎那剎那,這個剎那剎那你怎麼能看得到?我們用個攝相機,電影的攝相機拍,你就看到了。我們在這個地方兩小時的學習《華嚴經》,要用從前拍電影那個攝影機,拆下來,那就是兩小時一張一張的片子,你就曉得剎那剎那的,那叫什麼?那叫行。你不能永遠保住,你的這個現相剎那生滅。我們有攝相機就能夠看得很清楚,剎那生滅。這生滅不住,從生到老死,不會有一剎那停住的,沒有,所以叫行。所以人,我們講老,老不是十年比十年老,不是;一年比一年老,也不是;一天比一天老,不是;一剎那比一剎那老,這才是真的。佛在《仁王經》告訴我們,那個速度可快了,快到,這都還是佛的方便說,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鐘的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,速度那麼快,我們怎麼能覺察?所以佛講什麼?無常,這就叫無常,青春不住,一切萬法統統不住。所以凡是不住的都是假的,它有生有滅,那怎麼會是真的?真的,不生不滅,那是真的,萬法統統是有生有滅的。 到什麼時候不生不滅?生滅相從哪裡來的?是從一念不覺來的。念念不覺,所以它有相。所以相也是念念生滅,跟你那個因完全一樣。因是念,念念有生滅,相也是念念有生滅,不是真的。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,你的心就定了,你的心不會隨著生滅去轉,現在人講,你真有功夫了,你真有定力了。你要不了解事實真相,你放心不下,你見色聞聲都會起心動念。起什麼?頭一個起受,你有苦樂憂喜的受。有受的時候,你就會打妄想,我要怎麼樣離苦得樂?你就會想著種種方法,愈搞愈複雜,愈複雜就愈不能解決問題,給你帶來的副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。這個道理必須很細心去觀察,慢慢你才能夠理解,你才能夠知道事實真相。知道真相之後,那真叫快刀斬亂麻,放下,原來就是。所以古諺語有一句話說得好,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,這個天下可以說十法界依正莊嚴,確實它無所有。佛說的比這個更究竟、更圓滿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真的講到究竟圓滿。你在這裡面還有什麼執著?還有什麼好分別的?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體,萬物跟自己是一體,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全世界的人跟自己是一體,這是你真的覺悟了。然後,你的慈悲心,清淨心、真誠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是性德,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它就發出來了,這一發出來,叫發菩提心。這個位次,這樣的人,在《華嚴經》講叫初住菩薩,你就到須彌山頂了。 所以曉得緣起相由,緣起相由就是任何一物跟自己有密切、有連帶的關係。就像我們一個身體一樣,我們手指上一根汗毛跟頭上一根頭髮有沒有關係?手指上這一個細胞跟我們五臟六腑裡面細胞有沒有關係?有關係,它是一體,在人身上是一個整體,你怎麼說沒有關係?汗毛你把它揪下來,它又會長,頭髮剪掉,它又會生,你才曉得它有密切關係。人與人、人與天地萬物是一體。地球上所生的任何一種,無論是植物也好、動物也好,決定是,就像我們身上這個細胞、毛髮,那跟全體的關係是一個樣道理,你不能破壞它。你破壞它,它就不正常,它就會產生病態,病態會感染到其他的部分。現在人類科技發達,自以為聰明,破壞自然現象,好好的一個健康的地球把它搞成一個生病的地球,這是人為的。地球病了,人的日子可不好過,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不能不覺悟!有很多人,包括科學家,警告我們要回頭,回頭是岸,再不回頭,這個地球就發生嚴重的病態。嚴重的病態,恐怕地球上的生物都不能生存了。怎麼救法?佛法裡面告訴我們,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,這是原理。我們心地善良,境界都變好了,就恢復正常;心地要還是貪瞋痴慢,自以為是,那就不可救藥了。所以連大自然的變化都掌控在我們意念當中,這是我們常常要記住,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。我們自己身體健康,與你自己的心、思想有密切關係,與外面,說老實話不相干。外面就是,吃這個東西很補,對我有好處,有沒有效?有效,為什麼有效?因為你的心說它有效,就這麼回事情。如果你心裡說它沒有效的話,再好的東西,你吃就沒有效,你要明白這個道理。 早年我住在美國,住達拉斯,有一次我傷風感冒,就看一個大夫,這大夫是中國人。我就跟他談到,我說眾生生的一切病不是醫生醫好的。他就愣住了,他說怎麼不是醫生?我說是他的信心治好的。他想想有道理。我說病人相信你大夫,相信你處方,相信你開這個藥,吃了就很靈;他要不相信,一點作用也沒有。他聽了想了半天,點頭,有道理!就這麼回事情。我們能體會,多年佛法的薰陶,我們知道了。所以佛菩薩永遠不生病,什麼道理?他沒有雜念,他沒有這種思想。你今天想我這裡痛了、那裡酸了,你這病就想出來的。人家說你這個不好,馬上你就產生影響,你的念頭跟著它轉,這麻煩了,就自己做不了主,心隨境轉,這是非常痛苦的。心隨境轉的人有多少?太多太多了,那就是迷惑。真正了解明白了,境隨心轉,這得大自在。 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,緣起相由,那就是說天地萬物與我心心相應,念念都互相有感應。我們這一個身體,比喻一個地球,任何一個地方痛癢,針刺上的時候,全身都知道,不是只有一個地方,都知道了。為什麼?相由,緣起相由。我們在做實驗當中,譬如這些年我們種菜,我們能跟這些植物溝通,這就是你懂得這道理,它有和融之理。我們跟那些小動物,蜎飛蠕動,菜葉上吃的這些小蟲,我們跟牠溝通,有感應;我們跟螞蟻溝通,有感應;我們跟蚊蟲溝通,有感應。真是如此。我有次在湯池,住的那個小房間裡面,差不多我看到有三、四十隻蚊子,叮在這個牆壁上。那牆壁是白粉,所以你看得很清楚。那麼多,我們也不好把牠驅逐出去。我要做晚課,我就告訴這些蚊子,「我現在做晚課,你們不可以干擾,你們可以叮在牆壁上,你們跟我一起聽。我在讀誦,你們在聽」。真的,叮在那裡一個都不動,牠就不飛來飛去,不干擾我。我晚課做完之後,牠還叮在那裡,我就離開了。隔壁是臥房,臥房裡有蚊帳。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,我看看牆壁上,大概還有七、八隻蚊子,其他的都不見了。可以合作。一定要禮尚往來,我們稱蚊子,合掌,蚊子菩薩。我想牠聽了也很高興,我們稱牠菩薩。誠心誠意勸導牠念佛求生淨土,捨棄這個業報身,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牠懂!連螞蟻都懂!那再想想,我們前生有沒有做過螞蟻、有沒有做過蚊子?肯定做過。所以跟天地萬物,動物植物,乃至於礦物,礦物,連山上泥沙石土都會有感應,沒有一樣沒有感應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只能學習到此地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

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

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
十法界依正莊嚴,彼此真的有和融的道理。這個和融的道理,就是前面講的一切法為自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?因為緣起不同,所以現相就不一樣。緣起有先後,緣起有次第,緣起有差別。我們再說得通俗一點,大家好懂,怎麼說緣起有差別?就是我們念頭有差別、想法有差別、看法有差別,這你就懂了。譬如講十法界的緣起,我們心平等,心怎麼平等?心裡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什麼境界現前?佛境界現前,一真法界現前。這個境界就是佛經上講的實報莊嚴土,不是釋迦牟尼佛、也不是阿彌陀佛、也不是毘盧遮那佛的,是你自己的。再跟你說,釋迦、彌陀、毘盧遮那都是你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你念彌陀,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現前。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是唯心淨土,你曉不曉得這個道理?極樂世界是你自性變現的,不從外頭來的。現在我們是墮落在凡夫,我們的實報莊嚴土有沒有?有,沒現出來,就這麼個道理,不是沒有。什麼時候現出來?緣成熟就現出來。什麼緣?你離分別執著,沒有離妄想。離分別執著,沒有分別心、沒有執著心,這一句阿彌陀佛那是緣,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現前。 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是什麼人住的?經上講的,皆是大阿羅漢,大阿羅漢他們住方便有餘土。怎麼回事情?還是自性彌陀。方便有餘土裡面的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還是我們的唯心淨土。怎麼會有差別?怎麼是方便不是實報?因為你只有執著斷了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執著了,還有分別,所以現的是方便土。同居土,凡聖同居土,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球是凡聖同居土,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。釋迦牟尼佛也是自性釋迦,?這個地方也是唯心凡聖同居土,我們跟釋迦有緣。為什麼會在凡聖同居土?因為你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放下,統統在,現這個境界。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 再跟你說,這些種種差別法是平等法,為什麼?唯心所現故。十法界的佛法界是唯心所現,菩薩法界也是唯心所現,阿鼻地獄還是唯心所現。離開心,一法不可得。佛心,剛才講平等心現的;菩薩心,六度心現的;阿羅漢,四諦心現的,苦集滅道;辟支佛,因緣心所現的;天道,十善心所現的,上品十善;中品十善,人道,中品十善心現的;下品十善,下品十善講十善裡面夾雜著貢高我慢,夾雜著嫉妒、好勝,阿修羅道,阿修羅、羅剎;貪圖五欲六塵,餓鬼道;嫉妒瞋恚,地獄道;愚痴,畜生道。這都是什麼?這都是你如來藏心緣起差別,所以它現的相不一樣。但是要曉得,緣起那個念頭不是真的,因為如來藏心迷了,它才會有;如來藏心覺悟了,它就沒有了。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裡頭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這是事實真相。 一切法,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?覺悟的人告訴你,本自不生,怎麼會有滅?迷惑的人,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,認為什麼?認為有生有滅;了解事實真相的人知道,一切法本來不生,所以它也不滅。你看六祖證道的時候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。我們把這些境界相看錯了,所以佛說我們六道眾生知見不正,那是邪知邪見,不是正知正見。什麼人才正知正見?最低的程度他是阿羅漢,所以阿羅漢才叫正覺。不是阿羅漢,也是聰明絕頂,你不能說他不覺悟,在佛法裡面稱為邪覺,不是正覺。為什麼?世間聰明絕頂的人,大科學家、大哲學家,他執著沒放下,所以他那個聰明智慧就稱為世智辯聰,世間的聰明智慧,不是真智慧。放下執著,佛說真智慧,但是他妄想分別沒放下,也算是真智慧,阿羅漢的智慧、辟支佛的智慧。阿羅漢跟辟支佛執著放下了,阿羅漢放下執著還有習氣,辟支佛習氣沒有了,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。 這是說明,你一定要知道唯一如來藏心。如來就是法性,藏是藏在這個裡面,心是什麼?心就是起心動念。自性迷了叫如來藏,所以如來藏裡頭有迷有悟,如來藏是帶了一分迷。如果不帶迷就不叫如來藏,就叫法性、叫佛性。迷了,這才有緣起。第一個緣起就是動念頭,一念不覺,這是第一個緣起。那個一念不覺也不是真的,為什麼?真的是永遠存在,不會消失的;他這一念不覺,馬上就消失,消失就沒有了,他第二念又起來了。就像我們玩萬花筒,我們在轉動,它裡面不斷在變化。為什麼會變化?你轉動不停,所以它境界相不滅。但是境界相是千變萬化,你哪天不動它,不動它就沒有了,這境界相就沒有了。如果念念是一個念,沒有第二念,好像這個境界相常住。像我們看萬花筒,我們不動它,裡面那個境界相它也不動,但是它有,它不是沒有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念頭是一個念頭。如果無念,無念就等於這萬花筒也沒有了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 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 十法界依正莊嚴,彼此真的有和融的道理。這個和融的道理,就是前面講的一切法為自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?因為緣起不同,所以現相就不一樣。緣起有先後,緣起有次第,緣起有差別。我們再說得通俗一點,大家好懂,怎麼說緣起有差別?就是我們念頭有差別、想法有差別、看法有差別,這你就懂了。譬如講十法界的緣起,我們心平等,心怎麼平等?心裡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什麼境界現前?佛境界現前,一真法界現前。這個境界就是佛經上講的實報莊嚴土,不是釋迦牟尼佛、也不是阿彌陀佛、也不是毘盧遮那佛的,是你自己的。再跟你說,釋迦、彌陀、毘盧遮那都是你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你念彌陀,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現前。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是唯心淨土,你曉不曉得這個道理?極樂世界是你自性變現的,不從外頭來的。現在我們是墮落在凡夫,我們的實報莊嚴土有沒有?有,沒現出來,就這麼個道理,不是沒有。什麼時候現出來?緣成熟就現出來。什麼緣?你離分別執著,沒有離妄想。離分別執著,沒有分別心、沒有執著心,這一句阿彌陀佛那是緣,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現前。 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是什麼人住的?經上講的,皆是大阿羅漢,大阿羅漢他們住方便有餘土。怎麼回事情?還是自性彌陀。方便有餘土裡面的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還是我們的唯心淨土。怎麼會有差別?怎麼是方便不是實報?因為你只有執著斷了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執著了,還有分別,所以現的是方便土。同居土,凡聖同居土,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球是凡聖同居土,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。釋迦牟尼佛也是自性釋迦,?這個地方也是唯心凡聖同居土,我們跟釋迦有緣。為什麼會在凡聖同居土?因為你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放下,統統在,現這個境界。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唯一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。 再跟你說,這些種種差別法是平等法,為什麼?唯心所現故。十法界的佛法界是唯心所現,菩薩法界也是唯心所現,阿鼻地獄還是唯心所現。離開心,一法不可得。佛心,剛才講平等心現的;菩薩心,六度心現的;阿羅漢,四諦心現的,苦集滅道;辟支佛,因緣心所現的;天道,十善心所現的,上品十善;中品十善,人道,中品十善心現的;下品十善,下品十善講十善裡面夾雜著貢高我慢,夾雜著嫉妒、好勝,阿修羅道,阿修羅、羅剎;貪圖五欲六塵,餓鬼道;嫉妒瞋恚,地獄道;愚痴,畜生道。這都是什麼?這都是你如來藏心緣起差別,所以它現的相不一樣。但是要曉得,緣起那個念頭不是真的,因為如來藏心迷了,它才會有;如來藏心覺悟了,它就沒有了。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裡頭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這是事實真相。 一切法,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?覺悟的人告訴你,本自不生,怎麼會有滅?迷惑的人,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,認為什麼?認為有生有滅;了解事實真相的人知道,一切法本來不生,所以它也不滅。你看六祖證道的時候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。我們把這些境界相看錯了,所以佛說我們六道眾生知見不正,那是邪知邪見,不是正知正見。什麼人才正知正見?最低的程度他是阿羅漢,所以阿羅漢才叫正覺。不是阿羅漢,也是聰明絕頂,你不能說他不覺悟,在佛法裡面稱為邪覺,不是正覺。為什麼?世間聰明絕頂的人,大科學家、大哲學家,他執著沒放下,所以他那個聰明智慧就稱為世智辯聰,世間的聰明智慧,不是真智慧。放下執著,佛說真智慧,但是他妄想分別沒放下,也算是真智慧,阿羅漢的智慧、辟支佛的智慧。阿羅漢跟辟支佛執著放下了,阿羅漢放下執著還有習氣,辟支佛習氣沒有了,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。 這是說明,你一定要知道唯一如來藏心。如來就是法性,藏是藏在這個裡面,心是什麼?心就是起心動念。自性迷了叫如來藏,所以如來藏裡頭有迷有悟,如來藏是帶了一分迷。如果不帶迷就不叫如來藏,就叫法性、叫佛性。迷了,這才有緣起。第一個緣起就是動念頭,一念不覺,這是第一個緣起。那個一念不覺也不是真的,為什麼?真的是永遠存在,不會消失的;他這一念不覺,馬上就消失,消失就沒有了,他第二念又起來了。就像我們玩萬花筒,我們在轉動,它裡面不斷在變化。為什麼會變化?你轉動不停,所以它境界相不滅。但是境界相是千變萬化,你哪天不動它,不動它就沒有了,這境界相就沒有了。如果念念是一個念,沒有第二念,好像這個境界相常住。像我們看萬花筒,我們不動它,裡面那個境界相它也不動,但是它有,它不是沒有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念頭是一個念頭。如果無念,無念就等於這萬花筒也沒有了,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【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】*** 【扭轉乾坤】***